没身份证件去劳务派遣公司入厂,她们拿他人的身份证件要我进,干了3个月旷职一天加工厂就想要了,劳务派遣公司打我自离,去劳动局能取得薪水吗。

更新时间:2020-05-05 14:51:16人浏览
问题描述:
身份证件去劳务派遣公司入厂,她们拿他人的身份证件要我进,干了3个月旷职一天加工厂就想要了,劳务派遣公司打我自离,去劳动局能取得薪水吗。
4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72263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员工离开公司的原因不同,依照法律规定,补偿或赔偿是不一样的,具体您可以参考下面观点:若公司无合法理由辞退你,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每工作一年支付2个月工资作为赔偿金。以你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工资标准。
若公司有拖欠工资或克扣工资或单方面调你的工作岗位或降低你的工资等违法原因,您可以以此被迫提出离职或确实是生产经营困难等原因解除,是有补偿的,每工作一年补偿一个月工资。
同时你可以要求公司结清全部工资若公司与你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应支付每工作一年一个月工资作为补偿金。若员工主动提出离职,是没有经济补偿金的。
2020-05-05 14:25:48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91284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如果劳动者依法主动离职的,用人单位应当在办理离职手续时,一次性将工资发给劳动者,用人单位不按劳动合同约定及相关法律规定发放工资的,用人单位的行为违法,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处理。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五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2020-05-05 14:31:50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46449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劳动者旷工自离是能拿到上月工资的,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支付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举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其被拖欠的工资。
劳动者旷工自离,如果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因为劳动者的离职给其造成一定损失的,用人单位是可以要求劳动者进行一定赔偿的。
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投诉该单位。
劳动者去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时携带:本人身份证、用人单位全称、负责人姓名及联系电话、能证明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上班的相关证据,由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下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可以下达行政处罚处理决定;逾期未执行的,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同时逾期不改正的,劳动者可以主张用人单位支付你拖欠工资数额50%-100%的赔偿金(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26条)。
《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工资支付暂行条例》第十六条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
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2020-05-05 14:51:16
综合法律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70806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投诉该单位。
去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时携带:本人身份证、用人单位全称、负责人姓名及联系电话、能证明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上班的相关证据,由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下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可以下达行政处罚处理决定;逾期未执行的,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同时逾期不改正的,劳动者可以主张用人单位支付你拖欠工资数额50%-100%的赔偿金
2020-05-05 14:46:29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劳务派遣的员工能否转正
劳务派遣的员工能否转正
一般我们所说上的劳务派遣就是对劳务外派,是很多政府部门对于一些外部事件的外派。但是并不是说被劳务派遣方就一定是政府正式的工作人员,有很多的人抖啥子好似政府部门请
劳务派遣
人浏览
员工离开公司的原因不同,依照法律规定,补偿或赔偿是不一样的,具体您可以参考下面观点:若公司无合法理由辞退你,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每工作一年支付2个月工资作为赔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什么叫劳务派遣
什么叫劳务派遣
劳务派遣是指由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把劳动者派向其他用工单位,再由其用工单位向派遣机构支付一笔服务费用的一
劳动法
人浏览
劳务派遣单位从用工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中扣留一部分,作为劳务派遣单位介绍工作的中介费是否合法?
劳务派遣单位从用工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中扣留一部分,作为劳务派遣单位介绍工作的
劳务派遣单位从劳动者工资中截留中介费的行为,违反了国家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逾期未支付的,责令其向劳动者支
劳务派遣
人浏览
劳务派遣公司的性质
劳务派遣公司的性质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设立,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五十万元。劳务派遣单位是劳动合同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劳务
其他公司设立
人浏览
法律分析: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投诉:1、到劳动行政部门举报(通常是劳动管理监察大队);2、也可以直接申请仲裁(仲裁费用200-300元,如果你胜了全部由公司负担);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劳务合同可以随时解除吗
劳务合同可以随时解除吗
劳务合同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可以随时解除。双方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
劳动法
人浏览
《劳动合同法》第66条规定:“劳动合同用工是中国的企业基本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前款规定的临时性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事业单位与单位临时职工属于劳动关系,事业单位临时工辞退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工作期间工资应支付给你。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工作过,就有,,,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土地承包到期怎么续签合同
土地承包到期怎么续签合同
土地承包到期,原承包人可表达续包意愿并协商续签条件。原承包人享有优先承包权,但须履行相关义务。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依法转让,但须遵守规定。
土地承包合同
人浏览
是和用人单位签劳动合同,还是和劳务派遣公司签合同,这个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一般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是有利的。不要去和劳务派遣公司签。你们单位之所以这么做,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朋友借车肇事有没有车主责任
朋友借车肇事有没有车主责任
借车出事故,车主是否担责取决于出借时是否尽到注意义务。车辆正常年检且借用人有驾驶资格,车主通常不担责。反之,车主需承担相应责任。同时,机动车事故后的修理责任也需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
人浏览
经济纠纷的律师费,根据案件的性质、复杂程度、工作所需耗费的时间以及律师的专业水平等不同,收费也不相同。具体费用需要与律师协商确定。1、一般来说,无财产争议的案件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职务侵占罪多少年过诉讼时效
职务侵占罪多少年过诉讼时效
职务侵占罪追诉时效为二十年,特殊主体包括公司、企业等单位人员。量刑标准依据犯罪情节和侵占数额确定,从轻到重分不同层级。快来了解相关知识,保障你的合法权益。
职务侵占罪
人浏览
协议书有法律效力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协议书双方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协议书能够体现协议书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与一致合意;3、协议书内容及形式合法。法律依据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职务侵占罪多久立案侦查
职务侵占罪多久立案侦查
职务侵占罪立案侦查因案情而异,但有明确规定指导立案审查。立案标准为公司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侵占财物,数额达到一定标准。公安机关将迅速审查并决定是否立案。
职务侵占罪
人浏览
证件是指用来证明身份、经历等的证书和文件。社会公众日常办理证件通常有线上和线下两种渠道,线下有各种办证服务大厅,可以先电话联系客服或者网上搜寻获知办证所需资料,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董事会决议无效的情形
董事会决议无效的情形
董事会决议无效的情形涉及程序违规及内容违章。本文详解相关法律规定、会议流程及股东应对策略,探讨法律风险,跟随法律小助手法律快车了解更多。
股东会决议
人浏览
你好,可以与法官沟通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解决土地纠纷的途径有哪些
解决土地纠纷的途径有哪些
解决土地纠纷,可通过协商、政府部门处理、仲裁或诉讼等方式。法律依据包括《土地管理法》等,快来了解相关知识,保障你的合法权益。
土地调控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