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快车> 图文说法> 刑事辩护> 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如何理解刑法规定的“不致再危害社会”

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如何理解刑法规定的“不致再危害社会”

更新时间: 2022-10-12 15:16:43 0人浏览
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如何理解刑法规定的“不致再危害社会”
律师解答
办理减刑、假释案件时,刑法规定的“不致再危害社会”是指:罪犯在刑罚执行期间一贯表现好,确已具备法定情形,不致违法、重新犯罪的,或者是老年、身体有残疾(不含自伤致残),并丧失作案能力的:认罪服法;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积极参加政治、文化、技术学习;积极参加劳动,完成生产任务。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七十八条
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版权说明:法律快车对图文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 告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