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民法典 > 侵权责任 > 侵权责任一般规定 > 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情形有哪些

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情形有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4-20 16:00:46 人浏览

导读:

在司法实践当中,我们遇到的部分民事纠纷案件适用的是过错责任原则。那么,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情形具体有哪些?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差别?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情形有哪些

  一、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情形有哪些

  (一)一般侵权行为责任。

  (二)劳务派遣单位责任。

  (三)个人劳务责任中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致使自己受到损害的责任。

  (四)网络用户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网络侵权责任。

  (五)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教育机构受到损害的责任。

  (六)因第三人侵权导致学生伤害事故中的学校等教育机构的责任。

  (七)销售者对被侵权人承担的产品责任。

  (八)产品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就产品责任的追偿责任。

  (九)运输者、仓储者等第三人承担的产品责任。

  (十)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侵权责任。

  (十一)医疗损害责任。

  二、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差别

  (一)过错责任原则的确立过错责任原则源于罗马法,其基本含义为,加害人对其有过错的行为(包括故意和过失)承担民事责任,即主张“无过失即无责任”。

  (二)过错责任原则自身的发展和完善--过错推定论的出现过错推定原则,也叫过失推定,是过错责任原则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是在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前提下,在某种特殊的场合,从损害事实的本身推定加害人有过错,并据此确定过错行为人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

  (三)无过错原则的出现和确立无过错责任原则,又称无过失责任原则,是指损害发生后,法律规定不以行为人(侵权领域里的致害人和合同领域里的债务人统称为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为责任要件,换句话也就是不考虑行为人有无过错而使其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标准。

  三、过错责任原则是什么

  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以行为人的过错为依据,判断行为人对其造成的损害应否承担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所谓民法上的过错,就是违法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故意和过失的区分,在刑法上对于定罪量刑有重要意义。但在民法中,确立行为人的民事责任,一般不因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而不同,不管是故意伤害还是过失致人伤害,其承担的民事责任除了刑事附带的民事赔偿案中无精神损害赔偿外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一)在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是被公认的确立过错责任原则的法律规定。这一原则的确定,为民事主体的行为确立了标准,它要求行为人要尽到对他人的谨慎和注意,努力避免损害后果发生,即要做个“谨慎人”。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于一般侵权行为。

  (二)掌握的标准是,只有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才不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同时,适用过错责任贯彻的是“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即受害人在主张加害人承担民事责任时,要举证证明加害人对损害的发生具有主观过错,即具有故意或过失,如不能举证证明,则其主张将不能成立。

  由于过错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随着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及人们知识水平的不断变化而变化,在许多情况下,由于现有科技水平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很难确定行为人是否具有过错,且在一些特殊领域,要探究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故意或过失几乎不可能,为了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相应而生了过错责任原则的特殊适用方法——过错推定责任。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情形有哪些的相关知识,不同的案件类型在归责方面可能有着不同的归责原则。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