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民法典 > 人格权 > 姓名权和名称权 > 侵害公民姓名权的行为是怎样的

侵害公民姓名权的行为是怎样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4-07 10:25:42 人浏览

导读:

我们的姓名也是我们的一种身份象征,我们不能随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那么,侵害公民姓名权的行为是怎样的?侵害姓名权的构成要件是什么?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侵害公民姓名权的行为是怎样的

一、侵害公民姓名权的行为是怎样的

(一)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侵犯姓名权主要有以下几种:

干涉他人姓名、名称的决定、强迫他人改变姓名的;强迫他们使用或不使用某个姓名的,如要求他们放弃笔名或艺名等;不经他人同意也无法律许可,使用他人姓名或名称的,如盗用用他人姓名发布非法言论,盗用他人名义参加社会活动等;冒名顶替、冒充他人姓名参与民事活动以谋取私利的,如假冒他人姓名发表作品,假冒他人名称缔结合同等。

1、干涉他人决定、使用、改变姓名。

2、盗用他人姓名。

盗用他人姓名指的是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的名义实施某种活动,以抬高自己身价或谋求不正当的利益。

3、冒用他人姓名。

指的是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进行活动,以达到某种目的。

(二)盗用他人姓名和冒用他人姓名是有区别的,具体区别如下:

盗用主要指盗取某人姓名,自己不一定就是姓名者本人。如A盗用B的姓名,向C说自己是B的好友,骗取C的信任从而获得某种利益。冒用则是冒用某人姓名,自己扮演的就是姓名者本人。如A说自己就是B,进行欺骗从而获得某种利益。

二、侵害姓名权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一)侵害行为,最主要的最常见的行为就是干涉、盗用和假冒他人的姓名。

(二)行为人的过错,侵害姓名权的行为,应以行为人主观上的故意为要件。

(三)损害后果,侵害行为人只要实施了盗用、冒用他人姓名,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故意不使用他人姓名的行为,就可以认定已经造成了损害后果,受害人列出其他特别的损害事实,即可主张权利。

(四)侵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三、侵犯姓名权的赔偿标准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公民的姓名权遭受到侵犯的,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但需要 侵权 行为造成严重的后果,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 法院 不支持主张。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

()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

()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

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第八条 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受害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形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外,可以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请求判令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侵害公民姓名权的行为是怎样的的相关知识,侵犯他人的姓名权,有可能是通过冒用他人姓名侵占他人合法权益,也有可能是盗用他人姓名做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