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民法典 > 总则 > 民事法律行为 > 什么是签订合同的主体呢

什么是签订合同的主体呢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1-24 17:11:47 人浏览

导读:

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知道,在合同签约之后就会涉及合同的履行,合同需要按照约定进行履行。那么,什么是签订合同的主体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签订合同的主体呢

  一、什么是签订合同的主体呢

  (一)订立合同的当事人是否具备订立合同的主体资格。

  何谓主体资格?《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备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而企业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与其经过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或相应法律规定法律文件(如营业执照、社团登记证等)确定的活动范围相一致,始于企业成立,终于企业消灭。在确定主体资格时就存在风险,例如,企业是独立的法人,还是法人的一个职能部门,又或是法人的下设的分支机构等?首先可以审查它的营业执照,若营业执照上明确标明“企业法人营业执照”,那么它就是独立的法人企业;若只有“营业执照”的字样,那它可能只是法人的分支机构没有独立经济和法律责任;若没有营业执照,它可能只是法人的某个部门。对于其他组织、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的主体资格审查,可以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询其有无依法核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等相关方面。

  (二)订立合同的当事人是否具备相应的履行合同的能力。

  企业的履行能力主要从其资信能力上体现,而企业的资信能力主要由一下几个方面体现:

  1、企业注册资本的多少;

  2、企业银行信誉的状况;

  3、企业资金周转及负债的情况;

  4、企业的经营效益;

  5、企业职工的待遇;

  6、企业的生产规模等。

  进行考察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把握实际状况不可谓表面现象所迷惑。不然可能当事人根本没有相应的履约能力,只是假借订立合同意图谋求非法利益,非但没有获利,反而损失惨重。

  (三)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在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范围内的行为有效,超出民事行为能力范围而实施的合同行为为效力待定行为。

  (四)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包括合同的订立);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包括合同的订立)。

  二、签订合同的形式有哪些

  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三、签订合同容易出现法律风险的几个时期

  (一)合同签订前的法律风险

  因为合同签订前对合同对方不了解,草率与主体资格有瑕疵的当事人或代理人签署合同,最后导致合同无效或合同效力待定;或与履约能力有欠缺的当事人或代理人签署合同,最后导致合同无法履行。

  (二)合同签订时的法律风险

  主要发生在合同的内容与形式方面。合同内容方面,主要表现在合同内容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而最终导致合同无效。合同形式方面,主要表现在合同形式不齐备而使得合同隐藏法律风险。

  (三)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主要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现对方丧失履行能力或对方出现其他可能违约情形,对方违约导致己方生产经营遭受重大影响;该类法律风险也包括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己方生产经营发生突发事件或投资战略发生重大调整而可能发生己方违约需承担违约责任的风险。

  (四)合同产生纠纷时的法律风险

  如果在合同可能产生纠纷时应对措施不力,就会导致己方在日后诉讼中处于不利境地,所以,出现纠纷时应该主动去寻找对自己有利的措施。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什么是签订合同的主体呢的相关知识,综上所述可知,对于签订合同的主体主要就是合同的当事人。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