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民法典 > 人格权 > 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 > 怎样报警维护个人隐私权

怎样报警维护个人隐私权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6-23 14:17:43 人浏览

导读:

个人隐私权被侵犯时,我们可以要求对方停止侵害赔偿损失,那么,屡劝不改的情况下,怎样报警维护个人隐私权?如何认定是否侵犯隐私权?隐私权赔偿的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数额考虑因素是什么?接下来和法律快车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
怎样报警维护个人隐私权

一、怎样报警维护个人隐私权

侵犯别人的隐私权可以报警抓他。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是违法行为,侵犯对方的隐私权,受害人可以依法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立案查处。根据案情,公安机关会对行为人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二、如何认定是否侵犯隐私权

侵害隐私权或者侵害隐私利益的责任构成,必须具备侵权责任构成的一般要件,即须具备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四个要件。所适用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不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

1、侵害隐私权的违法行为。首先,侵害隐私权的行为须具违法性。

2、侵害隐私权的损害事实。隐私是一种信息、一种活动、一种空间领域,也是一种秘密状态。隐私的损害,表现为隐私被刺探、被监视、被侵入、被公布、被搅扰、被干预。

3、侵害隐私权的因果关系。它是指侵害隐私权的违法行为与隐私损害事实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符合规律的联系。

4、侵害隐私权的主观过错。侵害隐私权的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具备主观过错。主要是故意,即预见侵害隐私权的后果却希望或放任该种结果的发生。

三、隐私权赔偿的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数额考虑因素

1、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3、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4、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5、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6、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侵犯别人的隐私权可以报警抓他。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是违法行为,侵犯对方的隐私权,受害人可以依法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立案查处。以上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怎样报警维护个人隐私权之相关内容,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建议咨询我们法律快车的专业律师。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