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 > 知识产权动态 > 国内知识产权动态 > 广东广州召开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大会

广东广州召开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大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4-30 03:57:27 人浏览

导读:

6月2日上午,广东广州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广州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大会暨科技奖励大会,表彰奖励获得2009年度广州市科学技术奖的科技工作者,研究部署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广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广宁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万庆良作具体部署。市人大常

  6月2日上午,广东广州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广州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大会暨科技奖励大会,表彰奖励获得2009年度广州市科学技术奖的科技工作者,研究部署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广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广宁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万庆良作具体部署。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桂芳,市政协主席林元和出席。张广宁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切实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大力弘扬“敢想会干为人民,和谐包容共分享”的广州亚运精神,以更加有力的工作措施,抓好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各项工作,确保2015年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邬毅敏宣读《关于授予2009年度广州市科学技术奖的通报》。副市长贡儿珍作广州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工作报告。会议向获得2009年度广州市科学技术奖的代表颁了奖。国家科技部办公厅主任李朝晨、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秦海,市领导凌伟宪、邬毅敏、徐志彪、陈伟光、陈明德出席。会议由市委常委、秘书长陈如桂主持。

  张广宁在讲话中,首先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获得广州市科学技术奖项的单位和科技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工作在科技和信息化工作第一线的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张广宁充分肯定了过去5年广州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的成效。过去5年来,广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深入实施《广州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大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科技创新实力大幅提升。信息创新成效显著,信息技术促进现代服务业新业态快速发展,互联网普及率、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培育出一批领先企业品牌;无线城市建设扎实推进,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78.6%,网上便民服务成效显著,百项政府网上办理工程超额完成。特别是广州圆满精彩成功举办“两个亚运”,充分展示了广州科技创新的综合实力,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科学和信息技术成就了广州办一届精彩绝伦亚运会的梦想。张广宁同时指出,广州科技创新能力与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要求相比,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如创新投入不足,专利授权量不多,能够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和产品不多,科技教育资源优势尚未很好发挥等,对存在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张广宁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广州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的关键时期,是广州在国家中心城市竞争中确定地位的关键时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是这场转型升级、强化城市综合竞争力战役中的制胜法宝,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内容。从广州发展看,当前人均生产总值已超过1万美元,进入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关键时期,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以科技进步带动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持久动力。我们要切实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大力弘扬“敢想会干为人民,和谐包容共分享”的广州亚运精神,以更加有力的工作措施,抓好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各项工作,确保2015年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张广宁强调,要围绕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的目标,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加快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创新活力,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一是明确主攻方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海洋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自主创新,打造广州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科学管理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由成本优势和比较优势向技术优势和创新优势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加快光纤到户、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等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慧社区、数字家庭和视频监控综合应用,建设一批海量信息资源库和云计算中心平台,加快建立高效便捷的电子政务服务体系,率先建成无线城市,推动城市管理模式和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和应用,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推动商贸、物流、金融、文化创意等服务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二是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创新资源集聚。立足振兴战略性主导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围绕重点产业和重大民生需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科技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创新平台布局,推动建设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提升广州在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中的地位。高起点谋划建设一批技术、人才密集的产业集聚区,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特别是加快推进以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开发区、天河软件园、增城开发区和黄埔区为核心的东部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充分发挥广州大学城和南沙新区的优势,围绕粤港澳及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和知识创新产业,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合作高地。三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企业创新活力。向先进城市学习,充分利用财政资金、政府采购、土地、融资、税收、政府奖励等政策,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调动企业科技创新投入热情。大力推进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和创新型企业示范工程等企业创新工程,培育一批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高新技术企业。积极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名牌产品。加快实施标准化战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研发和参与制定国家和国际技术标准,积极支持优质企业推进国际质量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行业认证。大力推进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创新联盟,提高集群创新能力。四是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创新动力源泉。坚持自主培养与引进并重,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大、结构好、能力强的创新人才队伍。发挥广州科技和教育资源优势,搭建高端人才发挥才能的舞台,吸引创新人才集聚。大力培养创新型企业家,选择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领导,重点跟踪,定期开展培训或送出境外培训。将重大项目引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与创新团队引进相结合,加大高端领军人才引进力度。深化与港澳台人才合作,推动联合建设创新载体和开展联合研究。以多种形式吸引全球顶级人才来穗开展期限灵活的创新工作,提高人才国际化水平。

  张广宁指出,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是一项探索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领导责任制。加强政策引导,建立有利于创业创新发展的投融资机制。强化人才保障,最大限度地改善创新人才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为高层次人才解决编制、职位、薪酬、住房、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后顾之忧。在全社会培育敢为人先、敢于冒险、宽容失败、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氛围。

  万庆良在会上就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作出5点部署:一是突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编制好规划方案、加大科研投入、加快建设完善重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高新产业发展载体、加强创新服务、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二是突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落实创新激励政策、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发展一批对产业发展具有支撑带动作用和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领军企业和领军企业家。三是突出构筑国际创新人才高地。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四是突出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具有核心技术、关联带动作用强、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五是突出推进“智慧广州”建设。抓好“一页、一卡、一库、一平台、一城”等“五个一”工程建设力度,抓好战略性信息基础设施和战略性信息平台建设,抓好试点工作。

  李朝晨、秦海分别作了讲话。他们一致认为广州具备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良好条件,创建工作也取得了扎实的进展,科技部和工信部将进一步加大指导和支持力度,推动广州的创建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李朝晨希望广州抓住机遇,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具体做好5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二是着力聚集创新资源和人才;三是加强科技创新资源的协调、共享;四是营造良好政策、法制、竞争环境;五是加大科技研发的投融资力度。秦海希望广州在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基础性研究、应用研究与产业化的关系;二是生产力优化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三是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与推进区域一体化的关系;四是知识产权保护与形成紧密互动的国家创新网络的关系。

  会上,“WCDMA(宽带码多分址)移动通讯直放站”等9项成果获得2009年度广州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G32系列柴油机的研制”等33项成果获二等奖,“天然气运行大型织带染色机取代电加热小型染色机项目”等38项成果获三等奖。

  参加会议的还有:各区、县级市党政主要领导、分管科技工作的领导及科信部门负责同志,广州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和科技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和科技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市局以上单位、市管企业主要负责同志和科技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市各民主党派负责同志,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单位负责同志及项目代表,广州地区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领导,高新技术开发区及各科技园区负责同志,广州地区高新技术企业代表等共约1100人。(记者毕征、杨明、黄蓉芳,通讯员史伟宗)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