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资信调查 > 企业信用风险 > “特事特办”防范信用卡风险

“特事特办”防范信用卡风险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8-30 13:30:31 人浏览

导读:

银行发行信用卡都会看重申请人的信用记录,同时配合其他材料,最后综合考量决定是否发卡。在还款设置上,银行都有还款时间和最低还款额要求,逾期不还银行将催收。如果在银行催收后3个月内仍不还钱的,就可以推定其为主观上的恶意透支。但持卡人如果还未到恶
银行发行信用卡都会看重申请人的信用记录,同时配合其他材料,最后综合考量决定是否发卡。在还款设置上,银行都有还款时间和最低还款额要求,逾期不还银行将催收。如果在银行催收后3个月内仍不还钱的,就可以推定其为主观上的恶意透支。但持卡人如果还未到恶意透支这一程度,银行一般都会考虑通过审核,向申请人发卡

  近日前接到一位阿婆的来电,哭诉自己做销售的女儿薪水不高,却办了10张信用卡满足自己的消费欲,其中两张透支连连。为了躲避银行的催债,女儿躲出家门,关掉手机,而在家里的阿婆只能被银行电话“折磨”,无奈之下,只得东凑西借将女儿的透支款还掉,并目睹女儿销掉所有信用卡。但仅仅过了2个月,其中两张已注销的信用卡再次被女儿开通,催款电话也再一次频频打到家中。这一事件让我们不得不思考:银行究竟该如何选择客户?为曾经有不良记录的持卡人继续开卡,银行是否该承担相应责任?

  发卡看重个人信用报告对于这一事件,记者采访了两家相关发卡银行,他们给出的解释是:这位阿婆的女儿又去申请开通了他们的信用卡。这让阿婆又气又急,不仅气女儿,也对银行再次允许女儿办卡十分生气。

  那么银行为何会向此类有“前科”的人再次发卡?是否因为风控标准不严?还是银行只注重眼前利益?

  沪上某大型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负责人表示,一般情况下,银行发行信用卡都会看重申请人的信用记录,同时配合其他材料,最后综合考量决定是否发卡。在还款设置上,银行都有还款时间和最低还款额要求,逾期不还银行将催收。如果在银行催收后3个月内仍不还钱的,就可以推定其为主观上的恶意透支。但持卡人如果还未到恶意透支这一程度,银行一般都会考虑通过审核,向申请人发卡。

  “央行的个人信用报告是我们重要的审批参考指标,其他诸如申请人办卡记录、收入情况、财产情况等,也会成为审批人员的参考资料。”某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催讨欠款的事情并非包给第三方机构,因此银行内部对情况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但是推迟还款或逾期不还并不一定会影响持卡人个人信用报告,要视事情的严重性而定。但是何谓严重,银行并未给出明确标准。

  信用卡安全管理正加强业内人士表示,一般来说,持卡人都年满18周岁,对自己的所有行为完全负责,如果恶意透支,也该由持卡人自己承担全部责任,和父母没有关系。因此,很难由父母代为销卡,上述情况很难妥善解决。但是,既然银行掌握了客户的过往催讨情况,还一味为客户重新开卡,那是否也应为下一次的坏账承担一定的责任呢?此外,各家银行信用信息的不能共享,也造成了银行的简单判断,当然这一行为还是在银行简单追求信用卡利润的驱使下做出的。

  记者了解到,自人民银行、银监会、公安部、工商总局上月初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银行卡安全管理预防和打击银行卡犯罪的通知》后,各家银行对银行卡、特别是信用卡风险加强了防范。

  针对信用卡风险防范,一家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负责人向记者表示,银行如今在信用卡安全管理上也能“特事特办”,如果发现风险,银行可以单方面停卡;若子女恶意欠款,直系亲属可以带好相关材料直接前往卡中心签订特殊的委托书,使这张卡处于特殊的停用“保护”状态。不过记者了解到,后者属于特殊操作流程,目前仅对上海地区开放。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银行“像卖白菜一样卖信用卡”的营销手段,加之事前、事后监管不足,为银行卡犯罪推波助澜。而随着社会对此类事件关注度的增加,以及监管机构日益严格的防控要求,银行也在逐渐改变这种短视行为,更注重安全管理。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