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资信调查 > 资信调查报告 > 个人资信调查报告 > 青县刘继成:诚信菜生“金”

青县刘继成:诚信菜生“金”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9-02 03:42:02 人浏览

导读:

图为:刘继成在棚室整理特菜刘继成今年55岁,任青县清州镇司马庄村党支部书记已经26个年头了。这些年,他获得过很多荣誉,每个荣誉都和司马庄特菜连在一起。司马庄的特菜,是有机蔬菜。五颜六色的特菜,是他带领村民在地里刨出的金饭碗,也是一块诚信经营的


图为:刘继成在棚室整理特菜

  刘继成今年55岁,任青县清州镇司马庄村党支部书记已经26个年头了。这些年,他获得过很多荣誉,每个荣誉都和“司马庄特菜”连在一起。司马庄的特菜,是有机蔬菜。五颜六色的特菜,是他带领村民在地里刨出的“金饭碗”,也是一块诚信经营的金字招牌。

  认定种“特菜”

  ——干别人没干过的

  “干,就要干别人没有干过的。同样是种菜,老百姓餐桌上有的,我们不种,要种,就种新奇特菜;要赚就赚有钱人的钱。”十几年前的刘继成就有个赚钱的好脑子。1997年,当刘继成打算放弃村里的大片果园,改种菜品的时候,他就说过这样的话。从一开始,他就认准“特菜”能大卖,能带村里的乡亲们走上致富路。只是,这条路未必好走。“我知道,别人没做过的生意最有市场,可也最难。从一开始,我就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只要坚持,就肯定能做好。我相信,我选的这条路子是对的。”回想起步之初,刘继成的目光里透着坚定。

  手里“握”着100万元,刘继成的心情很激动。这笔创业资金来得不易,它决定着整个司马庄村村民的日子。很快,这笔钱换来了从荷兰、以色列、韩国等农业大国进口的各种菜品。这些蔬菜,别说见过,村民们听都没听说过。五彩甜椒、迷你南瓜、迷你土豆、芝麻菜……几十种“五彩斑斓”的蔬菜种进了司马庄的田地里。终于等到了丰收时节,看着各种煞是爱人的蔬菜“招着手”等着采摘,刘继成却犯了难。原本满怀信心的刘继成在推销菜品时遇到了尴尬境地:竟然没有一个饭店和超市愿意收购他们的菜,哪怕是不收现钱。“怎么办呢?难道我们的‘特菜’种植就这样结束了吗?”思前想后,刘继成决定去日本“取经”。

  苹果的暗示

  ——诚信打出大市场

  转折点出现了。

  1999年,从日本学习回来的刘继成准备转变模式,再大干一场。总结起日本之行的收获,刘继成说主要有两点。第一:他在一车苹果身上得到了启发。学习团来到日本某果品公司,正好瞧见工人把整车的苹果倒进垃圾堆。这让在场的同行们诧异不已。好奇心驱使刘继成上前一探究竟。原来,人家把大小统一且品质最好的苹果拣出,打好包装高价卖出,剩下的则全部扔掉。“剩下的卖不了多少钱,品质不好反倒损害公司信誉。”果品公司老板这样解释。听到这句话,刘继成恍然大悟:怪不得我的菜不好卖呢!回到家乡,刘继成赶忙给他的菜“穿上漂亮衣服”。没想到,这一招真把销路打开了。“以前是整箱打包卖;从日本回来以后,我们的菜都有了小包装,还有精致的大包装。”第二:他学会了“诚信”二字。他说,那次他跟随省里的学习团去日本,所到之处,商人都把“对人负责、不要骗人”摆在心头,这点对他触动很大,“做生意,诚信最重要。”在“诚信”二字上,刘继成特意顿了顿。

  讲到诚信,刘继成有很多话要说。几天前,北京一个收购鸡蛋的客户打来电话,说从司马庄买的柴鸡蛋有点变色,要求退换。考虑到可能是阴雨天导致鸡蛋不很新鲜,二话没说,刘继成赶紧撤回那批鸡蛋,全部费用自己承担。刘继成说,“诚信”是自己做事的基本原则。他对糊弄消费者的行为嗤之以鼻。他追求的是,司马庄出去的菜能保证质量百分百,即使不慎有失误,自己也会承担全部责任。他说,现代人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他们吃的是健康,他不可能把赚钱建立在损害消费者的健康之上。“我卖菜是为了赚钱,可如果我的菜对人的健康有害,不管给多少钱,我都不卖。”说着,刘继成有些激动。[page]

  为了让司马庄的特菜有更大的市场,刘继成从没断过创新。开始,司马庄的“特菜”走的是无公害蔬菜的路子;2007年,刘继成又对蔬菜进行了“改革”,升级为有机食品,成为全省蔬菜行业第一家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刘继成告诉记者,国家对有机食品的种植条件要求很严:在方圆一公里范围内没有交通要道、没有工厂和废气污染;灌溉水源必须是地下水;肥料必须是一种在60摄氏度条件下发酵的有机肥等等。更为严格的是,由于“有机”认证是一种国家级标志,所以每年都要重新进行认证。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以后,刘继成仍以“诚信”作为维持蔬菜品质的“法宝”。申请有机食品认证是为追求市场效益,但在赚钱之前,他首先考虑的还是消费者的利益,是健康。他知道,要想赚钱,就必须先为消费者打算。“每耕种一片蔬菜,我都严格把关,坚决按照有机食品条件种植。没有把握的菜,贵贱我都不卖。”

  免费“特菜宴”

  ——推销自己创品牌

  这些年,保定、定州、北京小汤山、秦皇岛……只要有蔬菜园区的地方,刘继成基本跑遍了。“人家有好的种植经验当然要请教,一些失败的例子我也会牢记。”

  渐渐地,司马庄有了自己的另一块招牌:“特菜宴”。1999年,在人们还对司马庄这个地方甚为陌生的时候,刘继成想出了一个推销自己的好办法:免费招待,请人来吃。在这个“吃”字上,刘继成做足了文章:满满一桌子人们叫不上名字的各色蔬菜摆上桌,一碗自酿的喷香豆酱端到你面前,配上服务员的精彩讲解和几个特色素炒,保管吃多了鸡鸭鱼肉的食客们胃口大开。一传十、十传百,司马庄的“特菜宴”声名鹊起。企业家来了、宾朋来了、外商也来了,各种名牌轿车经常挤满院子。有着很强品牌意识的刘继成为司马庄的特菜注册“大司马”商标。

  “我们的‘司马庄特菜’是见过大世面的。”刘继成笑道。这些年,刘继成带着“大司马特菜”参加过各种博览会。2007年11月和2008年4月,“大司马”牌有机特菜先后获得“第十四届杨凌农高会”和“第九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优秀产品奖。2008年,“大司马”牌特菜被中国中轻产品质量中心评为“中国著名品牌”,同年获得“河北省著名商标”。现在,“大司马特菜”每年要卖出去6000箱,9年增长了15倍。目前,司马庄的特菜已经发展到100多个品种,并且作为国宴精品,上过人民大会堂的餐桌。

  现在的司马庄,村民们都知道了“诚信”二字的分量,这都是刘继成的功劳。

  去年,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把某种菜品的种植权包给农户,并给他们提供技术指导,蔬菜成熟时再高价收回。在这个过程中,刘继成不知道要把诚信对人的观念和农户念叨上多少遍。正是在这两个字的指导下,农户们诚实种植,收获一批又一批高质量“特菜”。一到时节,刚摘下的菜很快就能一售而光,村民也从中得到实惠,参加合作社的村民每年最多可收入7万余元。虽然参加合作社的农户已经有近百户,但仍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现在最迫切的,就是继续发展合作社规模,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