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专利法 > 专利法律 > 专利知识 > 通信巨头“专利鏖战”为哪般?

通信巨头“专利鏖战”为哪般?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8-13 23:26:00 人浏览

导读:

刚刚过去的4月,春风送暖。但对于通信领域的企业来说,却是寒意阵阵。因为短短一月之内,世界通信领域的巨头企业之间就发生了多起知识产权诉讼,再次印证了“未来世界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先是世界头号电信设备商爱立信和中兴互诉对方涉嫌专利侵权的战局刚

  刚刚过去的4月,春风送暖。但对于通信领域的企业来说,却是寒意阵阵。因为短短一月之内,世界通信领域的巨头企业之间就发生了多起知识产权诉讼,再次印证了“未来世界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

  先是世界头号电信设备商爱立信和中兴互诉对方涉嫌专利侵权的战局刚刚“打”开,苹果和三星之间的侵权之诉又接踵而来;而刚刚与摩托罗拉就知识产权诉讼达成合解的华为也不甘寂寞,分别在多个国家起诉中兴涉嫌专利侵权……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此拉开了序幕。

  近年来,在高科技领域,国外企业间的知识产权纷争如泉涌奔来,而国内企业也有“勃发”之势,尤其与跨国企业之间的专利诉讼更加频繁的发生。这种或大张旗鼓或暗潮涌动的知识产权诉争,说明中国的企业已经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面对爱立信的“挑衅”,中兴迅速还击,在华针对其多件专利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提起无效宣告请求;面对摩托罗拉的涉嫌侵犯其多项专利权的指控,华为坚持将专利诉讼进行到底,并最终以“获得转让费”赢得胜利。可见,中国企业已经成为了跨国企业不得不正视的竞争对手。

  有业内人士认为,知识产权诉争往往被看做是企业间的市场之争以及未来发展之争,是企业间的商业竞争策略。因此,知识产权不仅是企业科技创新和市场拓展的正当竞争“工具”和“刀具”。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企业是“防守”还是“进攻”,其重要性都不言而喻。

  那么,在专利纠纷频发的通信领域,企业如何在专利大战中占据优势?企业又应该如何看待这些“专利鏖战”现象?中国企业是否已经做好了迎接知识产权纷争的准备?日前,记者特采访相关专家,拨开了通信领域企业间“专利鏖战”的迷雾。

  竞争激烈 专利密集
  知识产权成“工具”和“刀具”

  “通信领域是知识产权的‘富矿区’、‘高铁线’,一方面知识产权分布密集,蕴藏着丰富的专利,因为分布密集往往容易引起专利纠纷;另一方面专利技术产品频繁升级,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间易于大打出手。” 同济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陶鑫良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往往会延伸至法庭,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诉讼常常演化为商业战略与策略。如今,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之间进行正当竞争或不正当竞争的“工具”与“刀具”。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爱立信与中兴、苹果与三星、华为与中兴,其专利纷争主要集中在平板电脑、终端和部分网络协议方面。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通信分析师温昕煜告诉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事实上,诉讼本身所涉及的产品类型或技术类型并不重要,它们只是提起诉讼的一个借口或者理由。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剧了专利诉讼的频频发生,爱立信与中兴的诉争意在LTE,苹果对三星的诉讼主要是源于平板电脑技术竞争压力和竞争个体数量的增加,而华为对中兴的诉讼则集中在无线网络终端,这主要源于近年来华为、中兴在终端领域的竞争,特别是在海外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事实上,如果把这些专利诉讼与目前通信领域发展“大背景”联系起来分析会发现,在当前这个知识产权竞争的时代,对于通信巨头间短时间内爆发的如此频繁的知识产权诉讼,也就不难理解。

  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科技委副主任、中国国家无线电频率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陈如明告诉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作为3G向4G演进的主流技术,目前LTE全球化商用升温,各相关方都在为LTE商用做最后准备;同时4G全球标准化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目前处于审议关键期,各大设备厂商都将4G的设备作为了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此外,当前全球智能终端的开放应用,通信领域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影响到一些实力相当的龙头制造厂商当前与未来一段时间的直接利益,甚至影响到其未来战略层面的长远利益,因此彼此之间竞争就显得异常激烈。尤其是当一方开始或即将威胁另一方的利益时,发生策略性的知识产权诉讼就不足为奇。

  由此看来,世界通信巨头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发动知识产权诉讼其实也不在于或者根本不在于诉讼案件本身的进退及其赔偿额的大小,他们更在意的可能是凭借“法律高压线”所产生的“舆论冲击波”,来打压、遏制甚至于摧毁主要对手的市场竞争力。

  适者生存 智者进取
  “工具”和“刀具”需双重经营

  知识产权诉讼只是浮在水面之上的“冰山一角”,而隐藏在“冰山”下并决定其进退上下的,却是在法律视线之外、旨在追逐商业利益和争夺市场份额的巨大“冰山底座”。在陶鑫良看来,这个比喻可以形象地比拟知识产权诉讼与诉讼目的之间的关系。“目前,通信领域的知识产权战火硝烟弥漫;不但已经发生的诉讼风起云涌,而且可能还会发生的纠纷也是暗流汹涌。”陶鑫良表示。

  陶鑫良认为,知识产权诉讼的“三一定律”,已经过了一次又一次“实践”的“检验”——凡是高技术、多专利、大收益、富前景的核心、主流或朝阳产业、产品,当相关企业之间的竞争态势已经潜在地形成了分庭抗礼的局面,而且这些企业已经储备了相应的专利、商标等足以支撑诉讼的知识产权资源时,彼此之间的知识产权“大战”就难以避免。通信领域正是如此。

  未来世界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陶鑫良表示,这种趋势要求知识产权高密度、高敏度和高力度的通信领域企业,必须考虑知识产权作为“工具”和“刀具”的双重功能,双重经营。

  “‘工具’和‘刀具’双重经营,要求企业在不断创新、突破的同时,还又要注意‘屯田戍边’,学会知识产权资源整合配置,并统筹运用。通信领域的知识产权纷争刚刚开始,‘战争’还远未见穷期。目前,跨国公司在知识产权运用方面可能早已轻车熟路,但对于中国企业来说,除了华为、中兴等后来居上外,大多数企业在这方面可能仍属新手。适者生存,智者进取,在这种状况下,一方面要求中国企业奋起直追,努力适应,另一方面还需要行业内部‘合纵连横’以及各级政府积极引导。”陶鑫良表示。

  但是,“刀具”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拖延竞争在局部地区的开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陈如明告诉记者,全方位市场化的竞争并不能简单的靠专利诉讼来解决问题,从行业长远健康发展看,通过创新增强自身实力,正当竞争、合作共赢才是根本,通信领域也不例外。

  也正是因此,在采访中,陶鑫良和陈如明均向记者表示,在当前的国内外发展形势下,希望被国人寄予厚望、被喻为国内企业“领头羊”的“双子星座”华为和中兴,能够以非诉讼的途径解决相互之间的知识产权冲突,在竞争中优势互补,协同合作,共同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吴艳)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