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权债务案例 > 由债务引起的非法拘禁行为的认定

由债务引起的非法拘禁行为的认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3-22 16:33:28 人浏览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所谓由债务引起的非法拘禁行为,是指债权人为了向债务人追债而实施的非法扣押、拘禁他人作为人质,并以人质要挟、索取财物的行为。从近几年的司法实践来看,此类案件明显日益增多,必须予以严厉打击。但在对具体案件的适用法律上,有的认为应认定为非法拘禁罪,有的认

所谓由债务引起的非法拘禁行为,是指债权人为了向债务人追债而实施的非法扣押、拘禁他人作为"人质",并以"人质"要挟、索取财物的行为。从近几年的司法实践来看,此类案件明显日益增多,必须予以严厉打击。但在对具体案件的适用法律上,有的认为应认定为非法拘禁罪,有的认为可认定为绑架罪,由于存在分歧,给司法实践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不利于对此类案件的有效打击。笔者认为,此类案件情况较为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应依照刑法分则对非法拘禁与绑架犯罪构成要件的相关要求,根据罪刑相适应的刑法原则,对具体案件作具体分析,才能做到正确定罪量刑。总的来说,此类案件可分为以下两种:

一、在债务范围内进行索债的非法拘禁行为,应围绕债务的合法性作具体分析

1、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存在合法的债权债务关系。由于行为人要回自己财产的行为是行为人正当合法的权利,因此行为人并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其索债的动机本身没有违法。但是,行为人为索债而实施的扣押、拘禁"人质"的行为却触犯了法律,且具有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主观故意,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但没有侵犯到公民的财产权利,因此,该行为符合我国刑法第238条第3款的规定,应以非法拘禁罪论,而不具备绑架罪的全部构成要件,不能认定为绑架罪。

2、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的所谓"债务"为非法的,即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如高利贷、赌债等等。对这种行为的认定,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一种意见认为,刑法第238条第3款规定的债务,仅指合法债务,不应当包括高利贷、赌债等非法债务,因为放高利贷、赌博行为本身就是违法的,行为人的目的就是为了非法获利,以扣押、拘禁"人质"的手段强索这种所谓的"债务",其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主观故意十分明确,应认定为绑架。

另一种意见认为,在此情况下发生的行为,"事出有因",行为人的主观目的是将高利贷、赌债索回,索取的财物只要限于所欠的实际财产数额,就不存在勒索财物的犯罪目的,因此,较之绑架罪,这种行为更符合非法拘禁罪的特征。况且,如果认定为绑架罪,而绑架罪的法定最低刑是10年有期徒刑,势必造成罪与刑的不相适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为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拘禁他人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解释》采纳了第二种意见,明确规定:"行为人为索取高利贷、赌债等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笔者认为,高法的司法解释符合非法拘禁罪的立法本意,也体现了罪刑相适应的刑法基本原则,但对该解释不能作机械理解,应针对具体的案情,依照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的构成要件的相关要求作具体分析,如果行为人事先预谋实施绑架勒索,而采用"下套"的办法,诱使被害人与之形成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关系,如多人合谋,引诱被害人参与赌博,在赌博过程中进行相互串赌,致使被害人欠下债务,而后又采用非法拘禁的手段勒取赌债,在此情形下,行为人主观上明显具有绑架勒索的直接故意,客观上实施的非法拘禁行为是绑架犯罪的一种手段,所形成的所谓"债务"只是行为的一种借口,故应以绑架罪定罪量刑。

二、对于超出债务范围进行索债的非法拘禁行为,应围绕是否明显超出债务数额来确定

1、并未明显超出原债务数额。如债务为10000元,而索要数额为11000元,由于二者的比值不大且绝对差额也较小,说明行为人的主观故意仍为讨债,超出债务的数额不排除行为人用来对被害人未及时还债行为进行惩罚的意图,不能认定为勒索,因而只能以非法拘禁罪论。

2、明显超出原债务数额。如原债务10000元,却索要30000元,由于行为人追债时所索要的数额明显超出原债务数额,其行为性质已发生转变,即由非法拘禁犯罪转化为绑架犯罪,非法拘禁他人行为只是勒索他人钱财的绑架犯罪的手段。

从我国刑法和有关的司法解释来看,并未对行为人索要的财物与被害人债务之间的差额作具体的规定,而目前我市两级人民法院在审判实践中掌握的标准是:扣除合理利息之后,超出本金二分之一且达一万元以上的,视为明显超出债务。该标准弥补了立法和司法解释上的不足,也便于操作,但该标准属法院内部掌握,缺乏法律依据,也过于绝对化,不能确保定罪量刑时做到罪与刑的相适应。笔者认为,两高应结合各地的司法实践,尽快对"明显超出债务"的标准问题作出界定。对此问题,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加以考虑:

第一,应当就索债数额与债务本金相比较。二者的比值越大,说明行为人绑架勒索的主观故意越明确,反之,则说明其主观故意以非法拘禁较突出。笔者认为,应区别债务的合法性分别进行界定,对合法债务,以超出本金的一倍为宜;而对于非法债务,以超出本金的二分之一即可。

第二,应当扣除合理的利息及为讨债而合理开支的部分。这里的"合理利息",若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有约定的,按照约定,但根据民事审判实践,超出银行同期存款利率的四倍以上,则涉嫌高利贷行为,即不予保护;若无约定的,应以同期银行存款利息为准。这里的"合理开支"首先应指合法开支,非法的开支不能予以保护,如雇人上门采用威胁手段讨债的开支等等;其次应指正常的开支,即讨债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如交通费支出等等,且价格为市场上同类行为的正常价。对此问题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1)需区别债务的合法性。对于非法债务,索债行为本身缺乏法律依据,因而也就不存在合理的利息及合理开支。

(2)应查清债务的有效期限。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民事诉讼时效期间一般为二年,如果债权人超过该诉讼时效期间,则失去胜诉权。据此,如果行为人追讨的债务已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在债务人不愿意履行的情况下,则视为债务消灭,行为人的讨债行为也缺乏法律上的支持。但不能据此认定该债为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因为我国民法通则还规定,债务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同时,勒索过期之债,对于利息及讨债的开支,因行为人在法定时效期限内未依法主张债权,存在一定的过错,故对其过期后的利息及开支,不必予以扣除。而对于非法债务,一开始即不受法律保护,也就不存在有效期限的问题。[page]

第三,应当有最低数额限制。一般的绑架犯罪属行为犯,行为人只要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并实际控制他人,即构成犯罪,而不必考虑其勒索财物的多寡,但由债务引起的勒索型绑架犯罪属非法拘禁犯罪向绑架犯罪的转化,应有一个准确反映行为人在犯罪主观故意上从非法拘禁向绑架犯罪转化的最低数额限制。我国刑法在未专门设立绑架罪之前,司法实践中对绑架勒索行为一般以抢劫罪论处,而现行刑法规定绑架罪的起刑点为十年有期徒刑,而抢劫犯罪数额巨大的起刑点也同样为十年有期徒刑。为体现罪刑相适应原则,可以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对抢劫数额巨大的认定标准,即参照各地确定的盗窃数额巨大的认定标准执行,我市的认定标准为15000元。

当前,由债务引起的非法拘禁他人行为有漫延之势,如不加以正确有效的惩处,将不利于对此类犯罪行为的打击,势必危害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因此,建议两高尽快就此问题作出司法解释,以利司法操作。刘宪章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拓展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 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犯非法拘禁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依照本条第二款规定,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依照本条第三款规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处罚。依照本条第四款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罪的,依照前三款的规定从重处罚。法律专家指出:司法机关在适用本条规定处罚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非法拘禁他人,且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是指在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的法定刑幅度内,从重处罚。2、依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因非法拘禁致人重伤、死亡的,仍应定非法拘禁罪,分别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但是,如果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或者死亡的,则应分别定故意伤害(重伤)罪或者故意杀人罪,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或者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处罚。3、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定非法拘禁罪,依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处罚;非法拘禁致人重伤、死亡的,或者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第二款的规定定罪处罚。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在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军事机关等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他们利用职权非法拘禁他人,或者致人重伤、死亡,性质恶劣,影响很坏,理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依照本条第一、二款或者第三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 婚姻诈骗罪是以借婚姻索取财物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并构成犯罪的行为。诈骗犯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构成本罪的犯罪主体。《婚姻法》第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1、重婚的;2、有禁止结婚而结婚的亲属关系的;3、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病、婚后尚未治愈的;4、未到法定婚龄的。这是明确规定婚姻无效的几种情形。欺诈婚姻不属于婚姻无效的几种情形。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要成立诈骗罪,主观方面要有非法占有财物的故意,客观方面要有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使得对方产生错误认识而处分财物。准确把握处理以婚姻骗财的案件,区别不道德婚姻和婚姻诈骗犯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和判断:第一,从犯罪故意产生的时间上看,以婚骗财的诈骗犯罪的犯罪故意往往产生在婚姻关系成立之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钱财的犯罪故意是认定婚姻诈骗犯罪的重要构成要件。第二,在客观行为上,采取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了被害人的信任。通过欺骗手段获取财物之后,行为人将财物用于个人挥霍。为了掩盖诈骗事实,更加取得被害人的信任,行为人有时也会将骗取的钱财少量花在被害人身上,但钱财在实质上仍被行为人个人控制和支配。第三,从骗取的财产的所有权上看,所骗取的财产是一方婚前财产或是与被害人有关系的其他人的财产,并非属于婚姻关系成立后,“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第四,案发后,参考被害人的态度,司法机关可以考虑是否有追诉犯罪的必要,以达到法制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附:更多请查看法律咨询百度贴吧律师的解释。网址-p/
  • 刑事责任是实施犯罪行为的法律后果,又是被判处刑罚的前提,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成为承担刑事责任的主体。我国刑法规定,承担刑事责任的一般年龄界限是年满16周岁以上的人,即凡年满16周岁的人,实施了刑法规定的任何一种犯罪行为,都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样规定,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在我国,已满16周岁的人,一般都经过一定教育,其体力、智力已相当发展,并具备一定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已具有分辨是非善恶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应当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一切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所谓年满16周岁,是指实足年龄达到16周岁,即必须是过了16周岁生日的第二天以后,才能认为是年满16周岁。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地方习惯用“虚岁”的计算方法,不能适用于刑法上所说的年龄。对于未满16周岁的人实施了刑法规定的行为,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负刑事责任的。但是,考虑到有些犯罪社会危害性很大,如杀人、抢劫、强奸、爆炸等,后果很严重,这些严重的犯罪行为对于接近16周岁的未成年人来说,其是非观念和道德标准已经可以作出正确的判断,为了有效地维护社会治安,也是为了更好地规范未成年人的行为,教育未成年人遵守法律,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根据这一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不是实施了刑法规定的任何犯罪都负刑事责任,而是实施了法律明确规定的上述严重犯罪,才负刑事责任,即有条件地负刑事责任。刑法这样规定,是充分考虑了我国实际情况,并结合未成年人的智力发育情况做出的。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由于年龄尚小,智力发育尚不够完善,缺乏社会知识,还不具有完全识别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他们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应当受他们刑事责任能力的限制,不能要求他们对一切犯罪都负刑事责任,同时,他们对社会生活中一些重大的是非标准和道德准则,是应当知道,并且对此应当具有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我国刑法规定这个年龄段的人犯上述几种容易识别的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实时动态
北京地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广州地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北京地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广州地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3分钟内获得解答 向我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
律师解答动态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你好,具体赔偿多少,需要计算
综合律师团队
综合律师团队
15分钟前
立即联系微信客服并警惕风险。从法律角度看,微信扫码辅助注册涉及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若账号被用于非法活动,可能涉嫌违法。一旦发现辅助注册了陌生人的账号,应立即采取
平台特邀律师
平台特邀律师
13分钟前
得结合实际情形确定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在平常的生活中,和邻居发生矛盾,邻居把自家的电线剪断了,这时候该怎么办呢?法律人士建议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第一,调解处理,协商解决。毕竟是邻居关系,搬家也不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