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管理 > 药品管理 > 辨体质再贴药九成医院做不到

辨体质再贴药九成医院做不到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3-02 09:47:07 人浏览

导读:

■新快报记者陈艳梁瑜余锦境实习生罗韵吴申仅两家医院辨证贴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珠江医院记者调查采访的三甲医院和社区医院中,仅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珠江医院有医生对患者进行体质辨证。其中,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虽然每次天灸

  ■新快报记者 陈艳 梁瑜 余锦境 实习生 罗韵 吴申

  仅两家医院辨证贴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珠江医院

  记者调查采访的三甲医院和社区医院中,仅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珠江医院有医生对患者进行体质辨证。其中,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虽然每次天灸有近万人,但井然有序。该院对哮喘和鼻炎的患者实行了辨证分析后贴药,缴费后,如果是想防治鼻炎哮喘的患者,需要先到辨证服务台,由医生把脉、看舌像,辨证后医生会在缴费单上写明是虚证、实证,再之后患者拿着缴费单到相应的贴药台去贴药。关节、消化系统等其他疾病则没有辨证。据天灸负责人庄礼兴教授介绍,实证和虚证不仅所贴穴位不同,药物配方也有差异。记者在珠江医院调查采访一位带孩子来贴天灸的爸爸时,他说第一次来贴的时候要经过中医科雷教授把脉辨证,后几次带着缴费和辨证卡即可贴药。

  对于辨证问题,记者曾问过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位负责贴呼吸(鼻炎)的医生,“贴药不需要辨证吗?”该医生回答称,媒体所说的辨证都是忽悠人的,因为哮喘、鼻炎等慢性病几乎都是虚证,实证的很少,所以没必要辨证再贴药。实际上,记者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天灸现场发现,他们对过敏性疾病和哮喘病人进行辨证后,去“实证”区贴药的患者还不少。

  九成医院:贴药只问病不做体质辨证

  新快报记者调查发现,九成医院和贴药单位都没有对前来贴药者进行辨证施治,医生只是在贴药者缴费后贴药时询问“想治什么病”,然后根据要治的疾病选择不同的穴位贴药。

  比如:在省第二中医院,第一次开卡只显示了贴的次数,没有辨证分型也没有注明要贴的疾病。贴药者到了后,先检查之前开好的天灸卡,然后询问想防治什么疾病,就开始贴药了。记者在省人民医院的宣传告示上看到,其写着“天灸时,中医科的医生们将会辨证施治,对不同的病症采用不同的药物灸配方为广大患者进行治疗”。但实际上,记者发现在实施过程并未为患者把脉、看舌像进行辨证,缴费后贴药医生只问“治什么病”,就开始操作贴药。另外中山三院、广州市中医院、广医一院、广医二院、广医三院、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13家医院也同样操作。以上这些医院不辨证,且一个医生什么适应症都贴,药材也只有一种,而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虽然没有辨证,但是分病种贴,一个医生只负责专门贴一种适应症,且不同病种所用的药材不一样。该院将三楼中医科诊室分成了7个隔间,分别挂上了天灸可防治的病种,其中有三个挂着“呼吸(鼻炎)”、一个挂着“消化”,一个挂着“关节”,另两个隔间则分别接受咨询和给不属于这几大类的其他疾病贴药。想治什么病的人就自己到哪个隔间去排队贴药。

  此外,虽然记者采访的几位中医师提到,对于哮喘、鼻炎辨证的患者,虚证、实证的患者除了贴敷的穴位和药物成分上都不同。一些医院的宣传告示也写着“中医科的医生们将会辨证施治,对不同的病症采用不同的药物灸配方”,但实际上,真正做到区别使用天灸药物的医院几乎没有。

  社区、小门诊几无辨证贴药

  记者走访的社区医院和一些开展天灸的小门诊和保健场所没有一家对贴药者进行辨证贴药。由于人员有限,有些医生既开单又贴药,诊室之间跑来跑去,几乎无暇询问辨证。天河区员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贴药者来了要先挂号到中医科(贴天灸的房间就在中医科科室隔壁),貌似由中医师辨证后开单贴药,但其实进入中医科科室后,该中医师并没有帮病人辨析体质,只是急匆匆开完单让病人去交费,然后又赶紧跑到隔壁房间给排队的人贴药。

  虽然如此,一些社区医院和门诊还是有对病人进行辨病,询问是要防治什么疾病才开始贴药。大塘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于治疗疼痛的患者,还会仔细询问是哪里痛。一边在病人的腿上按不同的穴位一边问病人具体是哪里疼,还说会根据疼的地方贴不同的穴位效果才好。 

  一贴药贴遍众人 药方成分“蒙查查”

  两家医院天灸贴药反应不同“我在广州市中医医院贴了一次,又在中山三院贴了一次,都贴了快4小时,可是前者反应比较明显,贴的地方皮肤发红、发痒,但后者却没有明显的反应,是不是药方不一样?”因为图方便,梁小姐在两家医院分别贴了一次天灸,但反应完全不同。天灸到底用的是什么药?医院间用药不同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以一般人的身份又到各家三甲医院、社区医院和药店了解情况。

  对于天灸药方的询问,很多医院的医生都讳莫如深。社区医院的医生要么表示药方不方便说,要么说各院药方大同小异。天园街社区健康服务站现场中医师则一语道破天机,他表示各医院的天灸药方大多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是从那里进的药粉制作的。

  “挺麝”“弃麝”分两派

  全是成本作怪

  广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医师林少贞对新快报记者称,其实,医院间的天灸药方都差不多,最大区别是所含各类中药的比例、有没有用麝香作药引。记者发现,各医院对是否需要或应该用麝香看法不一。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市中医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红十字会医院都是“挺麝派”。“挺麝派”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庄礼兴教授介绍,外敷药物一定要通过皮肤吸收才能起作用,而麝香可将药物成分带进皮肤,相当于激发剂的作用。但麝香很贵,这就是“弃麝派”存在的最大原因。南方医院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院天灸的药物成分就是细辛、白芥子等,没有麝香,因为太贵。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的相关工作人员称,他们没用麝香,但有替代麝香的中药。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医生称,没用麝香是因为鹿属于保护动物,因此很难买到麝香。也有“弃麝派”医生认为没必要用麝香。珠江医院雷正科医师认为,像治疗过敏性鼻炎这样的病是不会用也没必要用像麝香这样的珍贵药材的。

  ■相关知识

  天灸药物比例——药物比例决定它的刺激性,有的医院天灸不需要贴太久,只需要1小时左右,说明药物刺激性较大,见效快,但对一些敏感人群不适合;而需要贴四五小时的天灸药物则比较温和,适合大多数人使用。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