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消费者 > 消费者特征 > 从模仿到创新 技术进步推动家电行业前行

从模仿到创新 技术进步推动家电行业前行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1-13 19:31:29 人浏览

导读:

人们常说:中国家电改革开放30年走完了别人50年的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大潮的推进,中国家电业迅速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到掌握自主尖端技术的几次飞跃。也许没有哪一部纪录片能够将其完整地讲述清楚,但是人们生活中家电产品的每一次更新换代,都见证了家电技术的升
人们常说:“中国家电改革开放30年走完了别人50年的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大潮的推进,中国家电业迅速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到掌握自主尖端技术的几次飞跃。也许没有哪一部纪录片能够将其完整地讲述清楚,但是人们生活中家电产品的每一次更新换代,都见证了家电技术的升级与飞跃。30年来,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道路也是技术创新之路。在模仿中起步 “我国家电业的发展完全是改革开放的成果,而不断的技术进步才使家电业有了今天的成就。”中国家电协会副理事长刘福中介绍说,家电业发展之初,就是从全面引进开始的,包括生产技术的引进、生产设备的引进、生产线的引进,甚至零部件也要从国外进口。我国第一个洗衣机品牌——友谊洗衣机,就是引进日本的双缸技术,第一个冰箱企业也是从新加坡引进的二手设备和生产线。 原轻工业部家用电器工业局局长、中国家电协会首任理事长、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家电分会的发起人和创立者万德润介绍说:“当时有一种观点是,中国应该靠自力更生,土法上马,依靠原有工业基础,自己发展家电制造,而不是大量引进。”但是,我国当时根本没有家电生产线,北京天津杭州等地有一些医用冰箱制造企业,每年只生产几百台,根本不符合现代化批量生产的要求。经过一番讨论,还是“高起点引起、走现代化工业之路”成为了家电业最后的选择。 1979年以原轻工业部部长梁灵光为团长的中国轻工业代表团访问日本。考察期间,同日本著名家电公司洽谈引进冰箱压缩机项目,并选购部分家电样品供国内企业学习参考。同时,国家确定了“鼓励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的行业发展策略。此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大规模的技术引进热潮,大约有40多个企业先后从洗衣机技术先进国——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引进技术60多项。从1983年起,我国开始引进冰箱压缩机生产技术和设备。 但是,简单的引进也造成了产品同质化严重,也许人们都还记得,当时的海尔、美菱、长岭等冰箱品牌后都加有“阿里斯顿”的后缀,那是因为意大利默洛尼把一张图纸同时卖给了中国的9家企业。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家电企业当时是多么渴望新技术,而获取新技术的途径又是多么匮乏和艰难。 有一篇报道这样描述当时的冰箱业:“号称国产名牌的产品大多数奔腾着的还是‘外国心’……我国冰箱温度控制线路板的设计和生产对国外厂商的依赖性还很高,甚至多数无氟冰箱的压缩机还得进口……家电产业在技术上没有质的飞跃,所做的只是适应中国市场需要的实用性技术变革,小打小闹。”追赶国际步伐 1984年2月,原电子工业部做出了“加快彩电国产化步伐”的决策,开始实施彩电国产化“一条龙”工程。1985年3月和9月,原国家计委、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经贸委)、轻工业部联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冰箱、洗衣机专业会议,这是国家对家电工业发展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一次重要会议。1987年3月,彩电国产化的工作方针被确定为“引进、消化、开发、创新”。 1988年,第一台国产分体壁挂式空调—KF-19G1A“雪莲”在华宝空调厂诞生,开启了中国家用空调行业的一个新时代。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标志着中国空调业迎来了发展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据中国家电协会副理事长刘福中回忆,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国家推行家电定点生产体制,企业需要获得国家颁发的定点生产许可证才可以生产家电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技术创新意识很低。80年代末到90年代,国产品牌在迅速发展,由于技术、功能、质量等难以满足国内消费市场的需求,于是日系彩电企业凭借其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大幅度占领了中国电视市场,并在此时期确定了优势地位。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家取消了家电定点生产制度,各地纷纷上马家电生产线,这种情况才逐步改变。同时,外国公司纷纷在中国寻求合作伙伴,到1994年底,已有20多家企业与国外企业合资。 资料显示,就在1994年,约有30家冰箱、冷柜生产企业获得或申报了蒙特利尔多边基金项目,不少企业推出了无氟或低氟产品。洗衣机行业中,由济南洗衣机厂独家生产滚筒洗衣机的局面被打破,依靠引进技术,小天鹅、海尔、美菱和兰菊等企业开始生产滚筒洗衣机。波轮式洗衣机向大容量发展,容量达到5.5公斤。空调产品日渐成熟,有8家企业年产量超过10万台,名牌产品正在形成。 1998年,全球数字化浪潮席卷到中国。年初,国产第一代全数字彩电投放市场。2月,中国第一条自主开发设计的超大屏幕背投彩电生产线在福建日立电视机有限公司投产。 2000年后,许多跨国公司把工厂和研发中心搬到了中国,对于本土家电企业来说,原有的制造成本优势丧失,必须进行有竞争力的技术升级;同时,出口家电产品开始面临越来越高的环保要求,国内对家电产品的节能及环保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式,本土企业提出了“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的口号。“我们开始用技术创新应对国际上越来越多的技术壁垒,用高技术标准全面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中国家电协会理事长霍杜芳举例说,比如我们出口到欧盟的产品,能效指标都达到甚至超过了欧盟A++水平。 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李一认为:“2000年以后,我国家电技术发展可以说是百花争艳,有些技术甚至超出了国际同行的预期。”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仍然有待加强 中国家电协会副秘书长陈钢认为,我们是从引进国外技术吸收消化,根据我国的情况进行再设计和研发,从而使我国家电产品带有很多的民族特点。但高端技术还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要占领这个制高点不是件容易的事,技术研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说:“发达国家对我们设置的各种壁垒都体现了技术观念,都是从技术方面对我们进行制约,我们应该积极应对,把技术门槛转化为我们提升自身水平的动力。如果只是抱怨人家欺压我们,那就永远是被动的。”“如果自己不掌握核心技术,主动权不在自己的手里,行业未来是不可预期的。”中国家电研究院大家电事业部部长杨超告诉记者,目前空调业就面临着一个较大的问题,我们国家承诺的《蒙特利尔协议书》规定,从2015年开始,我们要消减目前的制冷剂将近10%,后来又把时间提前到2013年,但是我们还没有开发替代物质,目前的两种替代物,专利在国外,这就会造成本土企业可能要赔钱来生产空调,这是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体现了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的薄弱。此外,因为空调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机器,这里面不光有制冷系统,还有电控部分,还有扇叶,这些都是比较高科技的项目,如果不能掌握核心技术的话,对于这个行业的发展都将是非常不利的。 30年中国家电工业的发展过程,就是中国改革开放过程的体现。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家电工业适应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引进来,走出去,依靠技术进步,使我国家电工业得以高速发展,行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壮大。本土家电企业紧紧跟随国际技术的变化,并有所超越,但也仅仅是“跟”,在技术创新性方面还缺少突破。因此,刘福中认为,本土家电企业还应加大在产品技术上的研发投入,扩展产品线,适当引入国际型技术人才。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