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消费关注站 > 异地旅游遭遇维权难 律师建议游客要勇于使用法律武器

异地旅游遭遇维权难 律师建议游客要勇于使用法律武器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7-12 23:57:24 人浏览

最权威的消费者权益法律频道

     出门旅游,如果在选择旅行社和旅游过程等方面缺乏鉴别能力与自我保护意识的话,旅途遭遇各种情况之后,可能导致纠纷不断甚至不得不官司缠身,而在异地维护自身权益往往让缺乏经验的消费者感觉困难重重。律师建议消费者应该在旅游前后提高维权意识,争取对自己有利的消费环境。
●游客外地旅游利益受损事件时有发生
  在异地报团旅游,最后车翻人伤,养伤半年,但是由于合同签订以及旅行社存在转团拼团等问题,游客只能自己通过诉讼解决赔偿问题,随之而来的保险赔偿等也悬而未决,这是新疆的一次旅行遭遇(《游客维权陷入尴尬境地》见本报2008年4月11日A8版)。事件发生之后,王女士希望通过与新疆金桥民俗国际旅行社和中青旅新疆国际旅行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公司直接协商解决,由于两家公司互相推诿,如果走诉讼程序,王女士觉得异地诉讼费时耗力,感觉十分委屈。她告诉记者,由于旅游团存在转团或者拼团的情况,在互相推诿的情况下直接拿到赔偿的可能性很少,这让她对赴异地打官司感觉困难重重。
    其实这种异地旅游维权困难的事件并不少见,除了人身伤害事件之外,旅游质量出现问题而维权困难的案件也不在少数。
●游客行前应有维权意识
    旅游安全意识不足,是许多旅游者普通存在的问题。游客缺乏保险意识,导致出现问题后不能直接得到保险公司的赔付,只有通过法庭才能解决问题。
    消费者出门在外的维权意识不足,对消费陷阱等缺乏防范也是导致维权困难的原因之一。国家旅游局质量规范与管理司质监办副主任沈虹认为,旅游质量问题消费者可以直接向旅游局投诉得到解决,例如减少景点,宾馆和团餐档次不够,行程擅自改变等问题,旅游局都有明文规定,游客的要求一般能得到迅速解决。而关于旅行社转团拼团的行为也有相应规定和措施,例如要取得旅游者书面同意,转让的旅行社必须是合法的旅行社,转出去的旅行社的服务和标准不能够改变,出了服务质量问题由签定合同的旅行社来赔付等,消费者遇到转拼团违反以上规定,便可到相关旅游管理部门进行投诉。
    在购物问题上,她明确表示,具体到游客来说,游客与旅行社双方签订了旅游合同,其中并没有条款约束游客一定要参加并购买多少商品,而且增加行程之外的购物,这就是强迫消费或者变相强迫消费,这是《旅行社管理条例》明令禁止的行为。沈虹分析说,除了按照合同约定履约之外,问题的关键是消费者的权益是否受到了损害,不管是合同之中规定的购物还是额外要求消费者参加的购物,只要最终货不对板,那就是旅游服务出现了问题。最后,她提醒消费者购物要多个心眼,抵制不规范的购物,如出现质量问题,应该在当地就及时投诉,方便举证,回到所在地投诉虽然也可以解决问题,但不可能那么快捷。
●消费者须消除诉讼畏难心理
    不管是安全问题还是消费问题,最后都可能导致纠纷,并且诉至法庭。旅游者要清醒地认识到,不要以为签了协议,旅行社就能包办一切,旅游者应该在出行之前仔细打算,并勇于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沈虹认为,出现人身意外伤害事件,除了强调事先防范和保险的重要性之外,国家旅游局只对旅游企业进行行业管理,对诸如交通运输、景点景区、旅游商业等部门的行政干预能力偏弱,许多时候出现了问题,要依赖公安、公路、民航等各方面的配合,具体的索赔也需要这些部门的介入,所以宜走司法程序。
    消除对诉讼的畏难情绪是消费者必须突破的一关。岳成律师事务所吴莹洁律师认为,消费者首先应该重视旅游合同,其次应该消除对诉讼的恐惧心理。其实,如果消费者当时在合同中约定如有纠纷在本地法院进行诉讼的条款,一般的纠纷可以免去来回的奔波。她认为,人身侵权的诉讼地点是事件发生地和被告居住地,消费者选择的余地不大,而且原告无法进行调查取证,可以申请法庭进行,而且请诉讼代理人的话并不麻烦,消费者应该将诉讼当成维护自身权益的武器。
    针对王女士这个案件,吴律师说,如果游客有医院检查的证据,有车上的目击证人等,就已经承担了己方的举证责任,旅行社负有保证游客安全的义务。如果是由于地接旅行社的司机的驾驶导致游客受伤,应该由签约旅行社向地接旅行社交涉。如涉及旅行社责任险赔偿,由于保险的承保范围各有不同,应由签约旅行社与保险公司双方认定。如果存在车辆无资格等情况,旅行社方面则构成过失,游客可以主张医疗费、营养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贴、误工费、伤残赔偿金、本人及其家属精神抚慰金等多项要求。

如果您的问题还没解决,您可以直接拨打网站免费法律咨询热线:400-000-6432专线,专业律师即时帮您解决法律问题。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