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消费关注站 > 江苏省泰兴市:成绩较差学生被劝提前“毕业”

江苏省泰兴市:成绩较差学生被劝提前“毕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1-12 21:31:32 人浏览

导读:

编者按几年来,不少地方的学校都出现过初中毕业班分流差生的情况,在升学指标的压力下,一些学校根据考试成绩把学生分成优差等级,分别对待,强制成绩较差的学生分流、不允许参加中考,其中一个目的是避免他们拉低学校的平均分。学校这样做的时候常常说是为了学生好,
编者按 几年来,不少地方的学校都出现过初中毕业班分流“差生”的情况,在升学指标的压力下,一些学校根据考试成绩把学生分成优差等级,分别对待,强制成绩较差的学生分流、不允许参加中考,其中一个目的是避免他们拉低学校的平均分。学校这样做的时候常常说是为了学生好,但在说这句话的同时,学校忘记了其最基本的职责——教书育人。成绩固然重要,但是育人的职责不可丢弃。给成绩差的学生“贴标签”,驱离校园,会使正值成长期的孩子自暴自弃。国家规定人人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学校没有权力不履行自己在义务教育阶段所应担负的职责,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所谓的分流是错误的。
○调查
临近中考,“劝退差生”的现象又出现了。近日,江苏省泰兴市一所中学的部分初三学生,被学校要求提前“毕业”,直接转入当地职校就读。这些学生多是被分流出来的所谓“差生”,学校这种做法在社会上引起争议。
3月中旬,泰兴市某中学召集了百余名学生家长到校参加家长会,劝说这些家长让孩子提前转入职校学习。按照学校的说法,以近期的一次模拟考试情况,这些学生的成绩不足400分,如果让他们直接参加中考,基本达不到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甚至连上民办高中的几率也较低。
据该校一位老师称,这些学生的基础欠佳,老师上课讲的一些内容他们听不懂,时常在课堂上做小动作影响其他学生,接下来的几个月继续在学校学习会跟不上进度,如果去了职校,那里老师讲的是基础知识,“更适合”他们。
基于这种原因,学校已经几次发出劝导通知,但是没有得到家长们的响应。在随后一段时间,部分家长则数次被学校邀请前去商议学生提前“毕业”转校问题。学校的这种做法,遭到了家长们的质疑和不满。
记者了解到,在中考前夕,不少学校对学生进行的这种分流,基本上是针对普通班级的学生,劝说学生及家长既然考高中希望不大,不如早点另找出路,同时也给其他成绩优秀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复习迎考环境。
更有甚者,河北省石家庄市某中学曾为了动员毕业班的“差生”转去学校所联系的职校,不仅不让这些学生报名参加中考,并且还给老师下达了奖惩措施,老师成功说服一名学生,可得到学校的奖励。事实上,这些被分流的“差生”,有的去了技校、卫校、体校,有的则在家闲着或成了打工族。
○说法1
学校——分流“差生”为保升学率
4月3日,泰兴市上述中学的顾校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该校已有8名同学转入职校学习,他否认了这些学生不能参加中考的说法,“6月份他们同样可以参加由职校组织的中考”。
顾校长解释说,之所以让这部分学生提前上职校,是根据该市有关初中毕业生普职升学比例的文件要求,防止因外来招生等因素导致本地生源流失,所以提前对学生进行分流,响应职校提前招生的号召。顾校长表示,是否上职校并非强制,但是学生家长应正确评估自己孩子的成绩,为孩子的将来“未雨绸缪”,“家长尤其应纠正对职校的偏见,从职校走出来的很多学生照样能成功”。
另一所中学的校长向记者透露,每年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考评,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各校之间的生源竞争,教师们的考绩奖金等,学生中考成绩即升学率是这些项目的主要考量指标,学校对“差生”分流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说法2
家长——分流“差生”是歧视行为
学校认为这样做是为学生着想,但更多的家长、学生认为,这是学校为提高升学率,对成绩差的学生的一种歧视行为。曾被劝学生家长李女士告诉记者,孩子的班主任几次和她面谈,说孩子明摆着考高中没有希望,既然如此,为考试再交那么多钱不值得,不如直接上其他职业类学校。李女士说,“老师的说法让我们听得难受,和别的孩子一样,我的孩子也辛苦学习了3年,倒头来竟连平等参加中考的资格都没有了。”“把孩子分流,或退学或转学,学校这么做无非是为了升学率。孩子因为被学校说成考了也白考,往往会感到自卑,连正常的复习心态都没有了。”家长朱先生说,“学校这么做,孩子在中考中‘超水平’发挥的机会都没有了。”
○观点
专家——
义务教育不应把学生分等级
从事学生基础教育指导工作多年的朱老师表示,劝退“差生”现象并不鲜见,在农村地区尤其严重,如果学校采取这样的“瘦身”措施,中考成绩会相对好一些,但是这一行为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初衷。每所学校、每位老师育人的最基本要求,就是一视同仁地尊重和爱护学生,使学生公平地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不能以“拖班级后腿、给老师抹黑、给家长丢脸”等理由伤害学生。
南京大学一位教育维权人士认为,劝退“差生”的现象与我国目前的应试教育机制和长期的唯分是图因素有关,学校的做法可以理解,但是错误的。他认为,这些年来,社会一直倡导素质教育,部分学校在教学、教材等方面也进行了相应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一考定终身”、“分数至上”的人才评价体系还没有完全改变。另一方面,教学管理部门把升学率作为对学校评价的核心指标,导致学校急功近利追求升学率。结果情况往往是这样,一个学生只要考分高,不管其品行、素质如何,就能被认为是好学生,反之则为“差生”。这种在义务教育阶段人为地把学生分等级的做法,将压制打击学生的潜能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针对有些学校劝退学生的情况,有关法律界人士认为,这种做法侵犯了公民的义务教育权利。学生到学校就学,由家长为学生提供学习费用,学校要保证学生完成学业,其中完成学业应当包括学生参加中考这项权利,如果学校出现侵权行为,可追究其法律责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