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WTO > 国民待遇 > 超国民待遇 > 超国民待遇机关“福利分房” 谁来叫停

超国民待遇机关“福利分房” 谁来叫停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5-16 15:40:09 人浏览

导读:

【摘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27日在《经济观察报》发表文章称,一段时间来,一些部委和地方打着保障性住房的名义,以各种形式为公务员建实物型住房有不断加剧的趋势,或明或暗的福利分房正在卷土重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

  【摘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27日在《经济观察报》发表文章称,一段时间来,一些部委和地方打着保障性住房的名义,以各种形式为公务员建实物型住房有不断加剧的趋势,或明或暗的“福利分房”正在卷土重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27日在《经济观察报》发表文章称,一段时间来,一些部委和地方打着保障性住房的名义,以各种形式为公务员建实物型住房有不断加剧的趋势,或明或暗的“福利分房”正在卷土重来。他认为,公务员住房享受“超国民待遇”危害极大。(5月28日《扬子晚报》)

  陈淮之所以没有点名哪些部委与何种级别的地方政府部门,违反国务院“各级国家机关一律不准集资建房”规定私兴土木、“中饱私房”,窃以为,这是因为这些明知故犯的部委与地方政府机构已经不在少数。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实行房改政策并取消国家“福利分房”政策之后,明着或变相获取政府“福利分房”的吃财政饭者不在少数。不仅是公务员,一些事业单位和垄断国企,也都在“福利分房”领域分得了让百姓艳羡不已的一杯热羹。

  国家“禁分、禁建”的政策红线、一些大众媒体对此类现象的曝光、有识之士对房价回归理性价位的建设性意见,都没有改变有权、有钱的公共机构“我分故我勇,谁奈我何”的姿态。一些公务员一边享受着低于市场价一大截的“集资房”,一边又享受着额度不低的“住房补贴”。货币与实物的双重保障,居然能够如此轻便地降临到某些“超国民待遇者”的头上。对此,我们不禁要问,公共财政资金的监管机制与监管人到底都到哪儿去了?这些年,那些违反国务院的禁建令,大兴“集资建房”之风、为公职人员“谋私利”的行为,就一点也惊动不了建设部?就吵不醒我们相关制度的监守人?某些地方公共机构,大建公务员楼、建“一把手别墅”、建财税审计等别墅群、建交警别墅等,都亮堂堂地建得那般高调了,怎么依然触不醒相关机构的监督神经?

  其中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监督者本身就与利益相勾连,无法在监管中独善其身。即便在推行商品房国策后,我国行政官员的住房待遇也一直处于“暗中庇护”的层面,一直默认和奉行着官阶与住房成正比例关系的局面无法打破。并且,这一比例还延伸至购房与租房的财政补贴上,一直是官当得越大,购房补贴越高。而能与国家禁建集资房规定公开或暗中较劲者,大凡就是某些大权在握的“一把手”们。这些“一把手”在诸如“山高皇帝远”和“自身利益不受损”的双重驱动下,能不“跃跃欲建”乎?但愿陈淮的警告能引起一次“福利分房”的举国反思。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