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安全生产法 > 从业人员权利和义务 > 浅析人员密集场所习惯性违章问题及对策

浅析人员密集场所习惯性违章问题及对策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1-23 01:57:35 人浏览

导读:

近几年,人员密集场所经过多次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在防火分区、建筑消防设施、安全疏散等硬件方面得到明显改善,人员消防安全素质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单位本质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从日常消防监督管理的情况看,人员密集场所疏散指示标志灯损坏、堵塞消防

  近几年,人员密集场所经过多次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在防火分区、建筑消防设施、安全疏散等硬件方面得到明显改善,人员消防安全素质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单位本质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从日常消防监督管理的情况看,人员密集场所疏散指示标志灯损坏、堵塞消防通道、安全出口上锁、消防设施不完好等习惯性违章行为也是比比皆是。如何纠正习惯性违章行为,本人结合日常工作,谈谈个人看法。
  一、习惯性违章的严重后果。多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重特大火灾事故表明,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安全疏散不畅、消防设施存在习惯性违章。人员密集场所在安全疏散方面存在的常闭式防火敞开、防火卷帘下堆放杂物、通道堵塞、占用和出口上锁等违章行为,一旦发生火灾事故,一方面,火灾现场的高温、有毒烟气和迅速四处蔓延,火灾得不到有效分隔,人员得不到及时疏散,另一方面,也阻挡和延误了火灾扑救工作,其后果是不言而喻的。消防设施置于手动状态,很大程度上等同于关闭消防设施,火灾应急状态下,消防控制中心就无法实现联动和远程启动,严重阻碍了初起火灾的扑救工作。

  二、习惯性违章行为的成因。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人员消防安全素质不高。单位领导重视不够,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对占用消防通道经营等问题是视而不问,问而不管,管而不改,甚至片面强调经营重要性,改了又犯。有时因经营和利益驱动,主动要求员工临时占用。由于消防管理工作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单位领导关心程度相对不足,职能部门和人员主动开展消防管理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不能主动研究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工作措施,消防工作整体处于应付状态,对习惯性违章行为整治力度不大。二是日常管理确有难度。从日常消防监督检查情况看,因受经营成本制约,单位不可能派员把守每一个安全出口,安全出口上锁的现象在超市行业尤其突出。随着产权形式多样化,一幢公共建筑的产权往往分楼层分区域分属数家单位所有,各家产权单位在功能上有公共娱乐场所、商场、办公等,对建筑消防设施、安全疏散设施等在整体上缺乏统一的管理,消防管理工作各自为阵,出于防范工作需要,各单位在出入口处加装铁栅栏的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三、习惯性违章查处的尴尬和法律空白。

  上述列举的一些安全疏散方面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实际上都属于现场能够立即整改的行为。根据《消防监督检查规定》第十九条规定,该行为应当责令当场改正,虽然检查多次发现多次整改,也无法依据《消防法》实施行政处罚。但是,根据《消防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上述行为又属于责令限期改正的行为。从实际操作情况看,由于限期改正的行为属于当场改正,按照法定程序必须要到期复查,被查单位往往千方百计应付复查,有时碍于情面,小题难以大做,查处力度大大削弱,习惯性违章行为仍然普遍存在。

  四、纠正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工作对策

  一是加大消防宣传培训力度。公安消防机构应当抓住“安全月”、“119消防日”消防宣传和法定消防培训的契机,对安全疏散通道畅通的重要性、必要性开展针对性消防宣传,通过开通96119咨询举报电话,动员全社会参与疏散通道的整治工作。同时,要落实和发动单位开展以疏散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和演练活动,提高单位职工自防自救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发动全体员工参与疏散通道的维护管理工作。

  二是加大技术改造投入。通过推广使用安全推闩、防火型报警逃生门锁和手动释放、断电释放或消防控制室集中控制形式的门禁系统,切实解决日常管理、治安防范与消防安全疏散之间的矛盾。

  三是加大日常消防管理力度。通过组织开展领导带队的检查活动,将易产生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场所和地点纳入重点检查对象,定期消除习惯性违章行为。职能部门要通过电子巡更系统等有效形式,切实将防火巡查落到实处。同时,通过明确落实疏散设施、消防设施的管理责任人制度,发动全体职工参与消防管理,奖优罚劣。

  四是加大消防监督执法力度。根据《消防监督检查规定》第二十条第七、八项关于在安全出口或者疏散通道上安装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和防火防烟分区不符合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消防车通道、防火间距被占用,不能立即改正的,可列入限期改正的规定,江苏省制定了整治习惯性违章行为的专门规定。对一经发现存在堵塞通道、安全出口的行为,将制发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同时将检查2日之后一年内的时间作为复查期限。从实践情况看,该规定对整治习惯性违章行为效果十分明显。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