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证据 > 关于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问题的研究

关于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问题的研究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5-28 00:52:26 人浏览

导读: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即人民法院在特定的情况下,有依职权调查取证的义务。但依职权调查取证不是人民法院的主要职责,法官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庭审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即人民法院在特定的情况下,有依职权调查取证的义务。

  但依职权调查取证不是人民法院的主要职责,法官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庭审中,通过庭审调查、质证、辩论等诉讼程序,认定证据的效力,从而对案件作出接近客观真实的判决。实践中,法院过多地主动依职权调查取证存在以下弊端:违背诉讼双方当事人地位平等和诉讼程序公正的原则;不利于法院作为中立者进行裁判;有违 “当事人主义”原则,造成案件不能及时审结等。笔者试就如何完善法院主动收集调查取证的,略陈管见。

  一、法院主动收集调查证据还有存在的必要

  民事诉讼法规定“谁主张,谁举证”为原则,举证责任倒置为例外,当事人的绝大部分诉讼请求都需要通过自身举证来证明其主张的合法性,从而保护其合法利益。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公民意识不强,法律知识缺乏,不注重收集证据,并且整个环境不利于收集证据,如许多行政机关设定种种规定来限制当事人收集证据的能力;立法技术不完善,举证责任分配体系未形成等。因此,在现阶段不能完全取消法院收集证据的规定,否则就有可能产生法院“门槛”过高,群众发生民事纠纷不愿通过诉讼程序解决,而通过私下解决的办法。

  二、走出“以事实为根据”观念的误区,提高法官依职权主动收集证据的能力

  所谓以事实为根据,其立法本意是指“司法机关审理一切案件,都只能以客观事实作为惟一依据”。在传统观念下,法官在承办案件时,为了追求“实体真实”,对客观事实都要亲自调查,甚至不遗余力地全面收集有关案件的一切证据,把主要精力耗费在调查取证上。而证据制度的价值在于证据能够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法官凭着证据规则对证据进行审核,对事实进行认定,到达实体真实,即案件处理结果最大限度地符合实际。由此可知法官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庭审上,并提高审核证据的能力,在法官主动收集调查证据时才会有原则地进行,不会造成随意,也不会有为追求客观事实真实而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况发生。因为,程序合法是达到实体真实的保障,只有真正做到程序合法,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客观事实,也才能有效地限制和排除法官的恣意擅断,到达法律公正价值的要求。

  三、强化当事人举证时效,缩小法院主动收集调查证据的范围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