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动态 > 私盐第一案幕后谜团

私盐第一案幕后谜团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5-20 12:11:26 人浏览

导读:

私盐第一案幕后:案件背后还有很多谜团还没解开我们国家实行的是盐业专营,然而一些不法分子看中了食盐利润高,所以干起了贩卖私盐的生意,然而这个古老的行当现在还有人在干,而且规模惊人。私盐为何流入市场?我们今天关注的是一件大家每天都离不开的东西,那就是

私盐第一案幕后:案件背后还有很多谜团还没解开

我们国家实行的是盐业专营,然而一些不法分子看中了食盐利润高,所以干起了贩卖私盐的生意,然而这个古老的行当现在还有人在干,而且规模惊人。

私盐为何流入市场?

我们今天关注的是一件大家每天都离不开的东西,那就是盐。我们国家实行的是盐业专营,然而一些不法分子看中了食盐利润高,所以干起了贩卖私盐的生意。历史上也有不少贩卖私盐的人,最著名的当数唐末的黄巢了。两千年过去了,可能大家想象不到,这个古老的行当现在还有人在干,而且规模惊人。我们就来看看刚刚在重庆宣判的一起案件。

宣判私盐第一案,私盐是如何流进老百姓盐罐子里的?

(2009年11月5日 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判长黄旭:“判决如下,被告人徐守华,犯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13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并处罚金40万元,二、被告谭正兵,犯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12年,剥夺政治权利两年,并处罚金15万元。”

今年11月5日,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徐守华、谭正兵团伙倒卖私盐案作出一审判决,10名主要涉案人员得到了应有的惩处。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案件,是国内近年来成功破获的规模最大、链条最完整的一起私盐盗卖案件。

重庆市盐务管理局局长陈逸根:“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非常完整的,就是购、运、销分装加工一条龙的组织,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从涉案的数额上来说,也是比较大的一起案子。”

这起案子,让私盐买卖这种听起来有些遥远的现象突然间闯入了公众的视野。

重庆市盐务管理局副局长李直:“私盐它是两个概念,它两个方面,一个是生产上面,它是没有获得国家的许可证,没有国家的审批,私自用工业盐来生产食盐,这是一个私盐,它没有加碘,还有在很多工业元素上面,不符合国家的要求标准,这是一个,还有一个就是它经营上面,没有国家的批发许可证在进行营销。”

根据国务院1996年颁布的《食盐专营办法》,为了加强对食盐的管理,保障食盐加碘工作的有效实施,保护公民的身体健康。国家对食盐实行专营制度:国务院授权的盐业主管机构负责管理全国食盐专营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授权的盐业主管机构,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食盐专营工作。也就是说,各地食盐统一由当地盐业公司负责供应。而不法分子销售的私盐,一般是没有加碘的工业盐。在重庆徐守华团伙私盐制售案中,查获到的假冒食盐总量达到了788.85吨。

重庆市盐务管理局副局长李直:“近800吨盐,相当于40万人一年的(消费)量。”

这批私盐几乎够一个县的人吃一年的,数量相当惊人。我们还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这些私盐用载重量10吨的卡车来运的话,足可以装满一个80辆车的车队,好在目前人赃俱获。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么多私盐,竟然渗透进入了重庆各个销售点和商店,买到了老百姓的盐罐子里。

在这起徐守华团伙案中,犯罪分子并不是直接销售工业盐,而是把大包装的工业盐加工成了小包装的假冒食用盐再卖出去。据我了解,根据《食盐专营办法》,国家对食用盐从购买、到运输、再到分装加工,有很多监管环节。这些犯罪分子到底是如何闯过一道道监管关卡的?我们来看看。

这起特大私盐案从发现线索到水落石出,耗时接近两年。那么,一开始是怎么发现市场上出现私盐的?

重庆市盐务管理局副局长李直:“2008年初的时候,我们在重庆市的一些区县,主要是荣昌县,当时分公司它们的生产情况营销情况,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反映他们的销量下降,而且是急剧下降,他们在2008年一季度销量只有400吨左右,而2007年初,同期达到900吨,一个季度少500吨,同期下降58%,这引起了我们局里面的高度重视。”

食盐作为一种特殊食品,人们每天的消费量基本不变,而荣昌县的人口数量也基本稳定。因此,当地的食盐消费总量也应该基本稳定。由于国家实行食盐专营,正规的供应渠道只有盐业公司一家。因此,销量出现58%的下降绝对反常,重庆市盐务局断定:一定有私盐闯入了重庆市场。立即成立专案小组展开秘密调查。

重庆市盐务管理局副局长李直:“因为开始的时候,不能把面扑的太大,太大了我们担心一点,把这个消息透露出去之后打草惊蛇,也怕内部出现一些情况。”

调查结果证实,的确出现了假盐,这些假冒食盐做得极其逼真,用肉眼难以判断真假。

重庆市盐务管理局稽查处处长涂红:“一检查就发现有的地方卖的盐,跟盐业公司生产的正规盐,有不一样的地方,拿上来我们一鉴定一看,真的,还分不出真和假,分不出来然后我们找了两个专家来看了一下,一看发现,这个里面肯定是假盐,假食盐它不含碘,我们用碘试剂一测它没有颜色变化的,你来试试,你看没有颜色反应的,你看(这个)有颜色的变化了,这就说明它是合格的,加碘食盐,左手这边这个就是用工业盐加工的假食盐,我右手边这个就是盐业公司生产的合格加碘食盐。”

消费者买盐时不可能用专业试剂一一鉴别。因此,如果不找出市场上的假冒食盐,大量的工业盐就会进入家庭被当作食盐食用。那么,重庆地区出现的假冒食盐究竟有多少?重庆市盐务局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一场清查。

重庆市盐务管理局稽查处处长涂红:“清查下来一看,不得了,总共有15个县和区发现有大面积的,都发现假的小包装盐,这个量很大,来势很猛。”

重庆市盐务管理局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们立即汇报重庆市政府,引起各方高度关注。

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食品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张明树:“如果说是非碘盐进入老百姓家庭或者是更严重的是有的犯罪分子,把工业盐当作碘盐来销售,那就是完全对老百姓不负责任,对社会不负责任,就意味着咱们老百姓可能在食盐安全上就会发生重大的问题。”

这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因为重庆市属于我国碘缺乏重点地区。

重庆市卫生局疾病控制处处长胡渝:“整个重庆四十个区县,都属于碘缺乏病地区,当初就是属于全国7个未基本消除碘缺乏病的省市之一,不光是我们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它就不存在了,实际上自然环境是长期缺碘的。”

如果缺碘,究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重庆市疾控中心副主任肖邦忠:“ 那个碘缺乏对人来说有三个方面的危害,一就是智力发育的影响,二就是体格发育的影响,三就是生殖功能的影响,但表现最突出的在儿童身上,我们可以看见就是甲状腺肿大,我们重庆市在使用碘盐前,儿童甲状腺的肿大率是45%,但是在个别重的地方还更高,可以达到百分之七、八十。”

(编辑:冉冉)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