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民法 > 人身权 > 隐私权 > 电子眼下如何保护隐私

电子眼下如何保护隐私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4-19 03:34:29 人浏览

导读:

随着监控设施的普及,在降低犯罪率、消除安全隐患等方面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制造着新的不安——作为人身权重要权项的隐私权,正受到威胁。视频监控导致了公共安全利益和个人隐私利益的冲突,而解决的办法在哪里呢?法律界认为,解决隐私侵犯问题需要依靠法律条文和社会

随着监控设施的普及,在降低犯罪率、消除安全隐患等方面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制造着新的不安——作为人身权重要权项的隐私权,正受到威胁。视频监控导致了公共安全利益和个人隐私利益的冲突,而解决的办法在哪里呢?

法律界认为,解决隐私侵犯问题需要依靠法律条文和社会的人性道德准则。但实际上,法律对视频监控这方面有足够的明文规定吗?

谁来监管“监控人员”、哪里应该安装视频监控、哪些地方不可以安装、人们如何知道是否身处在监控范围内、视频的保存以及以后的用途去向等等,都没有相关的法律明文规定。目前,我国的安装摄像头基本处于缺乏管理的状态,给人的感觉是谁都可以装,甚至是想装在哪儿就装在哪儿。

另外,社会的人性道德准则,依赖于大众对隐私权保护意识的提高。假想一下,如果我们懂得运用法律武器将隐私权作为人身权重要权项来行使,从而提高整个社会对个人隐私的尊重度,偷窥、偷拍、窃听、恶意的视频爆光、随意的安装摄像头等事件还会猖狂下去吗?

视频监控,是人们让渡一部分私权利来维护社会整体的治安。而公权力必须恪守谨慎和规范的原则,最大限度地维护公众的私权利不受影响。

一位行内人士的话颇具代表意义:一种新技术的问世,都有可能为新的侵权行为带来方便,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排斥和拒绝新技术的运用,应该考虑的是如何给新技术的运用制定一套合理的运作规范。

笔者认为,要最大化地发挥视频监控的作用,减少摄像头的数量与加大公民隐私权保护力度间这一对矛盾,除了人们需对自我隐私权意识的加强、社会对个人隐私权意识的提高外,我国政府也应该制定相关的措施来完善视频监控的工作制度。

例如,应该在安装摄像头的地段注明标记,提醒市民注意自己的行为,这样可以保证市民的知情权,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隐私曝光的可能性。

另外,公众场合的视频监控系统必须统一在公安部门备案。图像的调取,必须确保合法使用。使用人员不得侵犯公民个人隐私,对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图像信息必须采取保密措施。

目前,视频监控技术正日新月异地发展中,模拟视频监控系统正向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发展。真实版《窃听风云》——监听软件在生活中已经可以被运用,而移动侦测、入侵检测、目标跟踪等都将逐渐向生活靠近。

有人预测,未来的世界将进入到“数字化”的全新时代,看来,加强视频监控的规范化,解决视频监控下公众利益与个人隐私的冲突势在必行。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