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民法 > 民法知识 > 民法基本原则 > 民法基本原则详述

民法基本原则详述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5-04 11:58:55 人浏览

导读:

民法基本原则详述民法的基本原则概念民法的基本原则贯穿于整个民法制度和民法规范之中,从根本上体现了民法所调整的商品经济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的本质要求,是民法精神实质之所在。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法的宗旨,是基本准则,是制订、解释、执行和研究民法的出发点。

  民法基本原则详述

  民法的基本原则概念

  民法的基本原则贯穿于整个民法制度和民法规范之中,从根本上体现了民法所调整的商品经济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的本质要求,是民法精神实质之所在。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法的宗旨,是基本准则,是制订、解释、执行和研究民法的出发点。

  具体原则

  一、平等原则

  民法中的平等,是指主体的身份平等。民法通则第3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任何自然人、法人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平等地享有权利,其权利平等地受到保护。

  二、自愿原则

  自愿原则的实质,就是在民事活动中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即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去从事民事活动,国家一般不干预当事人的自由意志,充分尊重当事人的选择。其内容应该包括自己行为和自己责任两个方面。自己行为,即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参与民事活动,以及参与的内容、行为方式等;自己责任,即民事主体要对自己参与民事活动所导致的结果负担责任。

  三、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是指在民事活动中以利益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在民事主体之间发生利益关系摩擦时,以权利和义务是否均衡来平衡双方的利益。因此,公平原则是一条法律适用的原则,即当民法规范缺乏规定时,可以根据公平原则来变动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公平原则又是一条司法原则,即法官的司法判决要做到公平合理,当法律缺乏规定时,应根据公平原则作出合理的判决。

  四、诚实信用原则

  所谓诚实信用,其本意是要求按照市场制度的互惠性行事。在缔约时,诚实并不欺不诈;在缔约后,守信用并自觉履行。

  五、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中必须正确行使民事权利,如果行使权利损害同样受到保护的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时,即构成权利滥用。对于如何判断权利滥用,民法通则及相关民事法律规定,民事活动首先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及习惯,行使权利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民法基本原则的作用

  (一)民法基本原则是立法准则

  民法基本原则是制订民法具体规范的依据,它确定了民事立法的指导思想,确定了民事法律规范统一的价值取向,从而避免民法具体规范之间的矛盾,实现民法内部体系的和谐,保证民法调整功能的正常发挥。[page]

  (二)民法基本原则是行为准则

  民法基本原则与民法各项具体规定之间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基本原则抽象,具体规定则具体确切。所以,在民事活动中,民事主体首先应当以民法的具体规定为其行为准则。但民法的基本原则是具体规定的来源和根据,因此,民事主体在遵守具体规定时,同时也在遵守基本原则。而当具体规范缺乏、不清晰或自相矛盾时,民事主体的活动应直接以民法的基本原则为行为准则。

  (三)民法基本原则是司法准则

  民法基本原则对于民事审判工作具有指导性作用,它不仅是法官解释民法具体规范的依据,而且是补充法律漏洞的基础,尤其是在现行法律缺乏相应的具体规定时,法院可以直接适用民法基本原则裁判案件。这就表明,民法基本原则具有授权法官进行创造性司法活动的功能。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