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刑事诉讼法论文 > 刑事证明标准与现实裁判

刑事证明标准与现实裁判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8-01 18:30:02 人浏览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刑事证明标准是以有罪裁判为着眼点的。因此,对刑事证明标准的考察往往与保障无辜者不受有罪裁判的权利连系在一起。在我国传统证据法学理论中,曾一度要求有罪裁判做到“所认定的有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事实,……必须与客观上实际存在过的事实一致”(陈一云主编:《证据学》)。此项要求不仅是当时倍受强调的实事求是观念的表现,同时也体现着深受社会磨难的人们反思之后的慎刑观念,其初衷无疑是好的。然而,刑事裁判活动是由具体思维着的个人来完成的,是这些具体的个人在特定的时空限制下完成的,因此,客观真实的理念固然不容放弃,甚至必须将其作为指导诉讼制度、证明制度构建的基本理念,但是,在现实的裁判活动中,却不可能将它直接拿来作为有罪裁判的标准。

  传统证据法学理论要求有罪裁判必须以案件的客观真实作为裁判的根据。举例明之,如在指控张三杀人的案件中,法院必须查明张三杀人的事实真相,否则不得裁判其有罪。此种要求表明上看来无疑是合理的。然而,如果我们结合诉讼制度深入地思考一下,却会发现,此种以客观真实为裁判标准的要求根本无法实施,强行要求裁判者以客观真实为标准只能导致裁判者的武断和恣意。

  来看这样一个虚拟的案例:张三为了索取债务非法将李四拘禁并以此要胁李四家人还钱。后经公安机关努力,终将张三抓获。然而,李四却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讯问张三,张三只说,李四不堪暴力,早跳窗跑了。如果再没有李四的任何音信,我们该如何裁判呢?

  根据刑法第238条第四款的规定,张三非法拘禁李四之后,如果没有致李四重伤、死亡,将不构成犯罪;如果因非暴力原因致李四重伤、死亡,则构成非法拘禁罪;如果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则应依照刑法第234条、第232条的规定认定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因此,在本案中,张三非法拘禁李四之后的事实(尤其是李四是否死亡的事实)直接决定着罪与非罪的问题。对此,李四当然可以提供最好的证明,然而,不幸的是,李四“没了”。根据客观真实的观点,我们必须查明张三如何处置李四的事实真相,否则,将无法作出适当的裁判。于是,该案件像一个烫手的热山芋,既无法吃下,又不能轻易撒手。然而,如何去查呢?

  在司法实践中,对待上述类似案件的作法大概有三种情形:第一,在查明事实真相的驱动下,一些侦查人员无视法律程序的要求蛮横地求助于早已被文明社会所唾弃的刑讯逼供,然后,根据刑讯得来的口供认定案情。显然,此种案情既不是客观真实论者所谓的“客观真实”,也因毁坏程序法治和人权而付出了更大的代价。第二,案件被彼此推来推去。以客观真实作为证明标准使裁判者陷入一种进退维谷的境地:判吧,不知道客观事实在哪里?不判吧,似乎又有悖于情理!司法人员期待待着新的证据并以此查明案件的事实真相,于是,一个个案件被拖了下来,而超期羁押的被告人最终成了事实上的有罪推定的祭物。我国司法实践中,超期羁押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即在于此。第三,法院来个“葫芦僧判葫芦案”,以一种折衷的方法稀里糊涂判了了事。如,一方面以李四死亡为前提对被告人定罪,另一方面,又对被告人留有余地判处死缓。

  实践作法的违法性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在指责上述实践作法的同时,我们却不得不进行理论上的反思:以客观真实作为裁判的标准是否可行?显然,在现实的裁判中,作为客观意义的案件事实已经成为永远的过去,裁判者(甚至包括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只能借助证据手段在观念上恢复案件事实的概貌。因此,在证明标准问题上,我们只能以不知情的裁判者为认识主体,而不可能以知情人的眼光来观察该问题。由于裁判者预先根本不知道客观事实究竟是什么样子,在具体案件中,即使司法人员的认识已经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实的真相,司法人员也无从知晓“自己的主观认识已经达到了客观事实”这一事实。换句话说,在方法论上,我们根本无法将诉讼中根本就不存在的客观真实作为判断裁判者主观认识的具体尺度,而只能根据诉讼视野中已经过合法调查的证据认定事实。[page]

  因此,在诉讼证明中,有关事实的陈述即使确实如此,对于裁判者而言,也只能是一个真假有待调查的命题。在现代诉讼制度下,裁判者必须是被“蒙了眼睛的正义女神”,他对案件事实的认识只能借助证据手段来进行。一个千人目睹的事件,如果无法拿出足够的证据予以证明,对于裁判者而言,仍然等于没有发生;而一个精心构陷的骗局却可能因为证据充足而获得法庭的支持。在证据裁判原则约束下,我们就不得不承认下述论断:在诉讼视野中,没有证据就没有事实,有什么样的证据就有什么样的事实。换句话说,为了确保裁判客观性而实行的证据裁判原则,反过来又限制着裁判者的认识视域,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裁判者达致客观性认识。

  裁判者对案件事实的认识只能借助证据。因此,在刑事裁判中,作为裁判依据的证明标准的不应当是存在于证据之外的客观事实,而只能是证据所展示的事实,或者更准确地说,只能是裁判者建立于证据所形成的主观认识。当然,此种主观认识并非主观的恣意,而是以证据为根据,并且必须以合乎人们日常经验和逻辑规则的形式将证据的内容连接成一个没有合理怀疑的确定性结论。

  最后,需要辨明的是,我们反对的是将客观真实直接作为刑事裁判的证明标准,而非否认客观真实理念在刑事诉讼制度构建中的基础性地位,尽管对后者仍需辨明以下两点。第一,客观真实并非指导制度建构的惟一理念。在现代社会中,指导诉讼制度、证据制度构建的还有其他重要价值,如程序法治、人权保障等;第二,尽管查明案件的事实真相在制度构建中居于深层的基础地位,而且,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如果丧失了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的能力,诉讼制度将沦为披着合法外衣的国家暴力,但是,该种基础地位却并不意味着诉讼制度、证据制度的所有内容都必须以客观真实理念为其基础,更不意味客观真实理念在与其他诉讼理念的竞争中总能取得优势地位。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拓展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 《民事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进行诉讼,其他组织由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诉讼。一、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一)一方当事人享有的诉讼权利1、原告有提起诉讼的权利;2、原告有提出变更、放弃诉讼请求和撤回诉讼的权利;3、被告有承认或者反驳原告的诉讼请求和提起反诉的权利;4、胜诉一方有申请执行的权利;(二)双方当事人共同享有的诉讼权利1、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权利;2、申请回避的权利;3、收集、提供证据的权利;4、进行辩论的权利;5、请求调解的权利;6、自行和解的权利;7、提起上诉和申请撤回上诉的权利;8、申请再审的权利;9、查阅并复制本案有关材料和法律文书的权利;10、要求重新调查、鉴定和勘验的权利;11、对法庭笔录有遗漏或者差错,有申请补退的权利;12、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二、当事人的诉讼义务1、必须正确行使诉讼权利,不得滥用诉权;2、必须遵守诉讼秩序,按照法定程序和法庭纪律进行诉讼活动,服从审判人员的指挥,尊重对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3、必须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书。
  • 重婚罪既是自诉案件,也可以转化为公诉案件(只有在被害人不告诉情况下其他公民向检察机关控告才转为公诉案件)。根据司法实践,近几年来,不少重婚案件的被害人,由于在经济生活上依赖于重婚的犯罪分子,因此她们往往不敢起诉,或者起诉后受对方甜言蜜语或威逼恐吓而撤诉或“和解”了事,致使一些犯罪分子逍遥法外,逃避法律制裁。因此,司法机关作了补充规定:重婚案件一般由被害人自诉,如果情节比较严重,影响很坏的,即使被害人不起诉,而由人民群众、社会团体或有关部门提出控告,应由人民检察机关审查决定是否构成重婚罪。如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 拘留是公安机关对违法行为做出的行政处罚,并不影响民事赔偿法律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五十七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之日起五日内,对当事人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依法作出处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实时动态
北京地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广州地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北京地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广州地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3分钟内获得解答 向我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
律师解答动态
平台特邀律师
平台特邀律师
56分钟前
医院拒收病人时,应首先了解拒收理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医院不得因费用问题拒收病人,需先收治后结算。若因特殊病例如艾滋病等,普通医院可拒收,需转至相
综合律师团队
综合律师团队
47分钟前
实习加12小时夜班需视行业规定与合同。若超出法定工时且无补偿,不正常。注意健康权益,必要时咨询。分析:大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时间应遵守劳动法相关规定,但实习生与正
刘江律师
刘江律师
35分钟前
这种情况很可能是诈骗。正规的贷款流程通常不会要求贷款人在自己卡里存有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验资才能下款。 这种要求您存钱验资的做法可能是不法分子骗取您钱财的手段
综合律师团队
综合律师团队
1小时前
可以向商家索要赔偿。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如遇到好评返现问题,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赔偿购买商品价款的三倍,不足五百元则直接赔偿五百元。如不及时处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抑郁症患者打人需依法处理。若导致他人轻伤以上,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但如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其在行为时无法辨认或控制自己,可不负刑事责任。需及时由家属或监护人看管
刘江律师
刘江律师
11分钟前
这种情况很可能是骗局,不是真的。 让您找征信好的朋友过账存在很大的风险,可能会导致您朋友的个人信息泄露、信用受损,甚至可能涉及到法律问题。 正规的贷款流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