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法律论文 > 其他论文 > 试析社区矫正在和谐社区中的保障理念(1)

试析社区矫正在和谐社区中的保障理念(1)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8-14 03:39:45 人浏览

导读:

内容摘要:和谐社区离不开法治作保障。那么,和谐社区的法治保障究竟是什么呢?城市社区要稳定,经济要发展,科技要腾飞,人类要进步,生活要美好,人民要平安。稳定压倒一切,发展是硬道理,稳定促进发展,发展需要稳定。我国幅员辽阔的城市社区稳定了,经济才能得到

内容摘要:和谐社区离不开法治作保障。那么,和谐社区的法治保障究竟是什么呢?城市社区要稳定,经济要发展,科技要腾飞,人类要进步,生活要美好,人民要平安。稳定压倒一切,发展是硬道理,稳定促进发展,发展需要稳定。我国幅员辽阔的城市社区稳定了,经济才能得到发展,同时说明我们的社区和谐才有法治作为保障。和谐社区的法治保障应该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保障的基础工作,和谐社区离不开管理罪犯非监禁执行刑罚的社区矫正,离不开化解民间纠纷的人民调解、为弱势群体无偿服务的法律援助、社会治安管理、民事审判、基层法律服务等。笔者在这里主要评析的是和谐社区与社区矫正的理念。要想让社区经济得到腾飞,让老百姓过上平和安祥的日子,为保障和谐社区的构建,保障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充分发挥社区矫正的多种功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  

关键词:和谐、和谐社区、社区矫正、法治保障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向全党明确提出了要求我们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党中央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化的迫切需要,不仅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涵,而且对巩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础,实现经济社会协调蓬勃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深远意义。构建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是全党全民的重大任务,是历史的使命。和谐社区的构建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加强城市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使社区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  

一、和谐的概念极其寓意

   应该说,和谐是一种协调不散的精神,是一种组织精良、内外非常协调,达到左右逢源、上下有序的状态。“和,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广韵》]可以说“中和位育”是儒家和谐思想的概括,“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是说天地万物存在、发育的规律。和谐的本质,在于统一多种因素的差异与协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说的是战争的胜负取决于人心的向背,只要达到和谐态势,经过上下合力,就能取胜。在传统文化中,和谐是被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加以研究的,然后,才由抽象的哲学范畴走向社会应用,形成和谐社会的经世致用思想。(1)

   和谐,要以人为本,说的是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正;和以处众,人伦纲常,各安其位,群而不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论语.子罕》] 说的是人之交往,千万不要主观臆断,不要自以为是,不要固步自封,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而却要在特殊性中求共性,存同求异,共同发展,要做到家和万事兴,协和定万邦。“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宋朝范仲淹《岳阳楼记》]。

   和谐的概念,应该是指“配合得适当”[《现代汉语规范词典》444页,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即谐调、谐和、和睦、和衷共济、一种相对平衡的匀称。比方说井井才能有条,循序才能渐进,有条才能不紊,协调才能发展,整装才能待发,高和矮,长和宽,左和右,大和小等等,和谐就是要达到和衷共济,内外协调,“和”是和衷共济,“谐”是合作、顺和、协调、相融,使事物达到协调、一致、平衡、完整,合乎逻辑和规律。  

   二、和谐社区的理念

   我们日夜向往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呢?胡锦涛同志已经对和谐社会进行了充分完整的描绘:“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这是对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和根本目标。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不是单一的片面的,而是完整的全面的整体,是一个国家的整体建设问题。工业发展了,农业不发展不行,农业也发展了,科学不发展不行,方方面面都要达到全面平衡发展才行,只有全社会各方面都得到了和谐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才能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得到协调发展。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结构均衡、社会系统良性运行、互相协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帮助,社会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人与自然协调发展(3)。要想达到社会的和谐一致,达到普遍有机的统一,要求各方面配合得当、协调一致、融洽和睦,社会的发展才能建立在和谐基础之上。我们正因为有了和谐的党的领导,有了和谐的政策和社会,有了和谐的人民,香港和澳门才会回归祖国,才会走出一条统一中国的路子来。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社区的实质是一样的。和谐社区同样是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区,这是中心问题,也是问题的中心环节。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经脉,社会离不开社区,社区不能脱离社会,不能没有社会。社区和谐成了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和谐需要社区和谐,社区和谐了,整个国家的和谐才可以达到。如果社会的细胞不和谐,就像人的肌体出现病状一样,时常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而且我们又不能去面对和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可想,国家怎么能得到真正和谐呢?要达到社区和谐,就要解决实际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要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勇于探索,夯实基础。中国的社区建设与一百多个有社区发展计划的国家一样,从以社区服务为主,发展到以文明小区建设为主,并已进入社区组织体制建设阶段;从社区共建的发展过程看,已从联谊形态,发展到物质支援形态,并已进入全面互助形态;从共建组织的情况看,已由双向进入到网络;从共建领域看,已由单一进入到全面,其内涵由浅到深,其形式由活动到机制。(4)居民是社区的主体,是社区最活跃的因素,我们工作在单位,生活在社区。可以肯定地说,居民在参与社区交往、沟通、互助、共济和社区建设中,从不认识到认识,从生疏到熟悉,从不来往到来来往往,不断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感情,关了门是自己的小家,开了门是社区这个大家。目前中国的社区种类繁多。按社区的功能分,有以厂矿形成的工业社区、以单位机关形成的单位社区、以开发商的商品房形成的居民社区、以搬迁形成的居民社区;按社区的自然形成分,有比较大的商住中心社区、以城乡结合部形成的社区、以地理和自然环境形成的居民社区、以城镇自然形成的农村社区;按经济价值住房形成分,有以富豪老板居住的高级商品房住宅区、机关干部的住宅区、职工和普通老百姓住宅区、当然还有贫民住宅区。本文所涉及的社区矫正人员就是分布在各种类型的住宅区里,接受着非监禁刑罚的执行。主要是指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暂予监外执行、裁定假释等五种犯罪分子不送进监狱,而是送进社区行刑,这就是我们说的社区矫正,也叫非监禁行刑。

   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把构建和谐社区作为非常重要的切入点,不断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真正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融合。我们应该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基础,因为社区和谐应该是:一是个人自身的和谐;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三是社区居民之间的和谐;四是个人、社区、自然之间的和谐;五是社区与社区之间的和谐,这就形成社区和谐。但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国家环保总局表彰命名了首批国家级“绿色社区”,这是“绿色社区”创建活动的新进展。目前全国已有2300个省市级“绿色社区”,在全国形成了上下联动、深入人心的良好局面。通过各地开展的创建工作,提高了城市社区形象,改善了公众生活环境,推动了社会进步。社区是城市的基础,是我们生活的家园。(5)“绿色社区”是指自主建立并长期保持社会环境管理体系和环保公众参与机制的社区。“绿色社区”的主要标志:有健全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系,有完备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有健康优良的生态环境,有良好的环境文化氛围,居民整体环境保护意识较高。

   和谐社区建设以人为本。人类是“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27页]人类围绕这一目的,社区建设的目标通常认为是“三优化”:人的素质优化、生活质量优化、社区环境优化。所谓生活优化,是说要生活得舒心、方便、安全。所谓社区环境优化,是说除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物象文化与心意文化的协调以外,还包括人际关系的和谐。提高人的素质有:一是思想道德素质;二是科学文化素质;三是身体素质。 “每个人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614页],提高自己的素养。然而,发展需要条件。“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7页]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全社会,并首先是社区。社区建设中的软件,即价值观,是指法理精神、契约精神、功利观念的汇合,是指社区公益精神、慈善精神、互助精神、奉献精神的交融。譬如上海社区建设规划的内容主要有:一是社区环境;二是社区服务;三是社区秩序;四是社区教育;五是社区组织;六是社区风尚;七是社区文化;八是生活质量;九是社区共建;十是社区人口。

和谐社区,要以发展带来和谐、以创新促进和谐、以公平求得和谐、以稳定保证和谐。井井要有条,有条要不紊,差异中求统一,统一中求和谐,和谐中谋求更大的发展。一个社区有了科学的、合理的、统一的社会规则,社区成员都能自觉遵循,就能保证社区和谐有序。有了辛劳的付出,就会有喜悦的收获。恩格斯说:“我们要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情况,使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

和谐社区,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就是要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扭住发展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共产党的社会影响力,实现党的执政任务,让群众达到真正满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三、社区矫正的理念

   这是从理论上去看的,笔者在前不久发表的《浅论社区矫正》论文里谈及过这个理念。社区矫正是个外来语,英文的意思是(Community correction)。社区矫正于上世纪70年代前后首先在欧美国家产生,目前英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社区矫正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在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韩国等世界9个主要国家中,韩国、俄罗斯适用监禁刑的比例较高,但也分别仅占罪犯总数的54.1%和55.25%;日本、英国次之,分别为47.38%和44.95%;而美国、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适用监禁刑的人数,均在罪犯总数的30%以下;加拿大最低,仅占总数的20.24%。国外社区矫正的方式主要包括缓刑、假释、社区服务、暂时释放、工作释放、学习释放、电子监控等。社区矫正的概念可以这样概括:法院将被判刑并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社区矫正对象交给社区,由国家专门机关、社团组织、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共同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帮教,在法定期限内使该罪犯受到非监禁执行刑罚的活动。我认为,从理论上讲,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是世界上行刑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司法战线上一项全新的工作,体现了中国司法制度改革更进一步地得到了深入发展,体现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司法制度改革的更进一步完善,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文明乃至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和进步的迫切要求。社区矫正有三条任务:第一、依法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管理和监督,确保刑罚的顺利实施;第二、采取多种形式,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促使其成为守法公民;第三、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在就业、生活和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解决其顺利适应社会生活。使用这种监外行刑的方式,已经成为了历史的必然,那种判刑必须受到监禁的观念应该更新,那种重刑观念虽然能够让公众产生安全感,可以“杀鸡骇猴”,发挥“以敬效尤”的效用。“恶有恶报,”、“杀人抵命”、“犯罪被关”都是一些陈旧的群众观念,该思维与现代法制社会“以人为本、文明执法”的理念相悖逆。“判了刑可以不进监狱”,这就是刑罚执行的良好改革,也是行刑方式的新开端,尽管群众一时不容易接受,一项改革的出台,总要经过时间考验的过程,群众会慢慢接受的。再说世界上已经屡见不鲜,外国人比我们超前。让罪犯先在监狱服刑后,或者不在监狱服刑直接走向社区进行矫正,无论从刑罚的意义上看还是从社会政治意义上看,社区矫正的意义都是重大和深远的。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的社区矫正工作只是在试点探索阶段,司法部已经批准18个省市自治区开始社区矫正的试点工作,社区矫正还没有运转到一定的广度和高度,还没有法律去进行调整,只有上级的文件和仅有的行政规章进行指导,实际上,社区矫正成了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我们只好先称其为非监禁执行刑罚的活动,把非监禁罪犯称为社区服刑人员,把监禁行刑与非监禁行刑对应。  

   四、社区矫正与社区和谐稳定

   说到底,我国的社区矫正是社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的一项全新的工作。社区工作是一个社会学概念,不具有刑事执法属性;而社区矫正是一个刑罚学概念,具有刑事执法性质。社区矫正中有大量的社区工作,也需要大量的社区志愿者参与。这些社区工作及社区志愿者的活动参与只是辅助性的事务,对被矫正对象的管理、考核、对矫正活动的组织落实,还要由专门的矫正机构及人员运用刑罚权力来组织实施。然而,社区矫正这种机构建立在社区,实质上并不隶属于社区。这种机构性的社区矫正活动仍然属于国家司法行政活动的范畴,并不是社区的非政府的自治性活动。(6)和谐社区与社区矫正的理念对我们研究社区矫正在社区里的地位和作用有着重大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社区矫正在和谐社区中的作用是多重性的。为什么叫社区矫正,就是因为这种对罪犯的非监禁行刑工作,主要是放在社区,而不是放在县,社区能做好罪犯监外的刑罚执行工作,这是美国等十几个国家社区矫正的经验已经证明了的。

   和谐社区的标准有六方面的内容:第一,社区服务;第二,社区环境;第三,社区文化;第四,社区稳定;第五,居民自制;第六,党的领导。(7)在这六个内容中,笔者认为社区稳定应该是放在第一位的,社区稳定要求社区有警务室,自保组织健全,社区内无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有社区矫正对象档案,对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的帮教率达到90%以上。社区内无黄赌毒现象,无邪教组织,建立了公共安全应急预案,无集体上访和越界上访事件,有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机制,社区无重大、特大火灾,无重大安全交通事故,家庭和睦,没有虐待和不赡养老人的行为,无家庭暴力。

   社会发展的前提是社会稳定,社会主义法治为社会稳定作保障。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要求在中国的大地上形成和发展一大批把人口、区域、环境、经济、文化等五大要素合而为一的“多元一体”的社区。和谐社区要有序,就要求基层社会要稳定,秩序要安良,环境要优美,人民群众要安居乐业,人与人要和睦相处,达到平和安定。和谐社区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社会阶层与社会阶层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和睦相处,协调一致,使人与人之间在人格、权利、机会、规则、分配等方面得到真正的协和与法律意义上的平等。因为和谐的真正价值是多样性与差异性的协和统一,是客观地承认和尊重个性的诸多差异,在多样性的差异中寻求差异互补,觅寻共性与统一。这就是说,社区的和谐,以社区稳定为前提,充满想象力,充满创造力,充满活力,各种利益关系不断有效协调,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健全,基层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殷实的这么一个安定有序,政通人和的和谐社区。因为,实际上社区是大社会里面的小社会,麻雀虽小,肝胆具全。每个城市人不是生活在真空,而都是生活在社区,这就使社区成了大社会构成的不可分割的经脉。

   我们要想一心一意谋求社区的发展,首先就得千方百计保证基层社区的稳定,要围绕党中央提出的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要求,完善职能,打防结合、专群结合、标本兼治,全力构建长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刷新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到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网络,把国家公开考核办法和考核成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举报监督,我们不怕群众监督,社区需要群众监督,旁观者清嘛。我们讲稳定的目的就是要求发展,发展能够促进稳定。我们打造平安社会,要进一步加强社区诚信体系建设,培育信用社区,以诚信做人、诚信做事为重要内容,大力弘扬诚信、和谐、博大、卓越的城市社区精神。深入开展群众性的诚信教育活动,形成讲信用、守信用、用信用的良好社会氛围和诚信环境,着力打造信用社会;建立健全社会协调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安定团结。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农村发展是构建我国和谐社区的前提和物质基础。我们要把农村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城市社区发展带动农村发展,以农村发展促进城市社区发展,只有最大限度地加快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才是实现安宁有序社会和谐的根本之道。真正的城市和谐社区是一个旨在追求经济消费适度化、基层政治民主化、社会管理多元化、邻里关系和谐化、居住环境生态化,并且具有浓郁人文精神和地方文化特色的特殊地域空间。

   和谐社区,要以发展带来和谐、以创新促进和谐、以公平求得和谐、以稳定保证和谐。井井要有条,有条要不紊,差异中求统一,统一中求和谐,和谐中谋求更大的发展。一个社区有了科学的、合理的、统一的社会规则,社区成员都能自觉遵循,就能保证社区和谐有序。我们强调公平正义,就是要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有了辛劳的付出,就会有喜悦的收获。恩格斯说的好:“我们要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情况,使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

   我们把罪犯送交社区进行矫正,好处诸多:一是可以减少监狱的人才物负担;二是可以减少国家对监狱的经济投入;三是用非监禁行刑的方式,可以降低监禁行刑的成本,缓解监狱改造的压力,使监狱能够集中财力、警力、物力去矫正那些恶习较深,主观恶性较大,社会危害性较大,特别是矫正那些极端不配合改造的少数罪犯;四是可以合理配置和整合监禁行刑的各种资源,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提高对罪犯的教育改造质量;五是可以让不至于危害社会的罪犯改造社会化,使其认罪服法,弃恶从善,使其人格重新社会化,顺利回归社会;六是可以为被社区矫正对象今后的工作安置创造条件,解决被社区矫正对象的后顾之忧。美国明尼苏达州《社区矫正法》的指导思想与理念:一是保护公共社会。在《社区矫正法》第1条开宗明义提到了“为了更有效地保护社会,矫正局长有权对各县在发展和实施的社区耍矫正项目方面提供资助”,第2条也规定了“社区矫正服务应该以保护公共社会为目的”,可见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成为该法的主要目的或宗旨之一。不过,人们还是必须接受社区矫正的犯人远多于监狱矫正的犯人这一事实,而且几乎所有的犯人最终都要回到社区,所以必须团结社会力量帮助罪犯尽早在社区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以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二是帮助罪犯重返社会。社区矫正的成功与否,往往以是否能使罪犯顺利地重返社会作为衡量标准,明尼苏达州《社区矫正法》体现了这点,该法强调应“以帮助罪犯重返社会为目的”。因为非监禁刑没有将犯罪人与社会隔离开来,它不仅不阻碍犯罪人重新适应社会生活,反而有助于犯罪人重新适应社会。矫正方案与社区之间的联系是社区矫正区别于传统的监狱矫正的最显著的特点。传统的监狱矫正模式把犯人带出正常的社会而置于异常的社会,却希冀他们在释放后能适应社会、顺利地回归社会,这是一种悖论。而社区矫正至少提供给罪犯一定的时间保持与社会的正常接触,从而有助于罪犯重返社会。三是更有效地运用资金。明尼苏达州《社区矫正法》第1条规定“促进矫正服务有效经济地开展”,其后多处法条规定了财政计划的编制、基金的建设、费用的支出等。对补助金的计算办法还规定了一整套严密的公式,运用了统计学、数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比较科学、严谨。(8)

我们就是要“积极探索对罪行较轻的罪犯进行社区矫正,推进中国特色的刑罚执行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提高对罪犯的教育质量,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9)那么,社区矫正对和谐社区的积极作用有那些呢?一是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作用;二是对促进社会主义国家文明执法水平的作用;三是对促进实行行刑人道化的作用;四是对实际解决监禁行刑问题和维护监管安全的作用;五是对降低监禁行刑成本,合理配置行刑资源的作用;六是对提高对社区罪犯改造质量的作用;七是对维护社区稳定的作用;八是对实现司法工作的根本目的。在对罪犯的矫治方面,要注重一对一的教育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矫治项目。矫治项目包括理智处理问题和康复的课程、提高认知的技能、对激怒和情感的控制、重新进入社区的训练、心理的辅导和矫治、精神病方面的治疗。另外还有对滥用毒品、酒精的矫治项目,对性罪犯的矫治项目,包括上课、个人辅导、强化的监管、定期报告。对家庭暴力的矫治项目以及进行宗教辅导。同时继续提供文化方面的教育。在对罪犯的帮助和服务方面,为罪犯提供不同形式的培训,包括建筑与环境的清洁、厨师、电脑维修等,同时积极帮助犯人寻找工作,另外通过一些公司的帮助,为犯人提供就业机会。为生活贫困、工作暂时不能解决的罪犯提供临时性的吃住问题。

   社区稳定压倒一切。和谐社区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也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在党内营造更加平等、更加宽松、更加活跃的气氛,鼓励每个共产党员积极去作好调查研究工作,认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提出新的独到的见解,探索新的方法和新的思路。通过完善党内制度,充分调动全党同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个党员都富于创造精神,积极参与各种创造性的工作和活动,成为增强全社会创造活力的带头人。

   和谐社区,要以发展带来和谐、以创新促进和谐、以公平求得和谐、以稳定保证和谐,要想达到社区和谐,法治保障是关键。胡锦涛同志指出:“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这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的必然要求。我们在进行体制设计、机制创新、制度安排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些新的变化,切实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有效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充分利用一切社会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社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要求在中国的大地上形成和发展出一大批把人口、区域、环境、经济、文化等五大要素合而为一的“多元一体”的社区。

   加强和谐社区建设成了我们的当务之急,各地都在设法解决社区建设中的各种困难,有的地方还开拓社区基金的来源:居委会拨一块、物业补一块、单位捐一块、居民集一块、政府贴一块。(10)在社区矫正工作中,提出了著名的“三个延伸”,即向前延伸、向外延伸和向后延伸。向前延伸即罪犯改造工作要体现在公安、检察、法院办案、起诉和审判的有关工作中;向外延伸即运用家属、亲友、原工作单位、街道居委会等各种力量参与罪犯改造工作;向后延伸即将罪犯的改造情况在其刑满释放时介绍到所在街道、工作单位及派出所等单位,进行接茬帮教。

  五、结束语

   笔者认为,监禁矫正与非监禁矫正是同一行刑形式的两个方面,非监禁矫正较监禁矫正更为开放、更能体现社会的文明程度。我们要尽快建立和健全社区矫正法制,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的立法准备工作,把罪犯在监外改造成为社会主义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减少甚至杜绝社区服刑人员的重新犯罪,这就能使社区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人类社会的发展解决了罪犯改造的尖锐矛盾,得到不和谐与和谐的平衡,保持社区秩序的稳定,促进社区建设和经济的繁荣。这样,我们的社区矫正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成为社区和谐的法治保障,使社区成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区。

   参考资料:

   (1)、见新华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读本23—24页;

   (2)、见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地5个理论热点》46页;

   (3)、见胡锦涛2005年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4)、见邓伟志:《关于当前的社区发展》;

  (5)、见《全国首届构建和谐社区高层论坛综述]》“构建和谐社区,为和谐社会奠基”;

  (6)、见胡配军:《关于社区矫正的理性思辩》;

  (7)、见全国政协委员谭庆琏在〈人民网〉上与记者的对话;

   (8)、见美国明尼苏达州的《社区矫正法》第1条、第2条;

   (9)、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

   (10)、见许冷、王祖明:《北京实行罪犯社区矫正的设想》。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