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就业 > 就业动态 > 亦喜亦忧话职介——重庆市巴南区职业介绍机构透视

亦喜亦忧话职介——重庆市巴南区职业介绍机构透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6-30 06:23:22 人浏览

导读:

近两年多来,重庆市巴南区各类职业介绍机构如雨后春笋,发展迅猛,大街小港、车站旅馆处处都有职介所的踪影,求职信息、招聘广告更是铺天盖地,应接不暇。众多的职介所给求职者带来了什么?给社会带来了什么?让我们走近职介所去探个究竟。职介机构迎面而来由于大批

近两年多来,重庆南区各类职业介绍机构如雨后春笋,发展迅猛,大街小港、车站旅馆处处都有职介所的踪影,求职信息、招聘广告更是铺天盖地,应接不暇。众多的职介所给求职者带来了什么?给社会带来了什么?让我们走近职介所去探个究竟。

职介机构迎面而来

由于大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出现,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里打工,新成长的城镇待业青年寻找就业岗位,因而形成一股强大的求职热潮,各种职介机构便应运而生。1996年初巴南区各种职介所一下子冒出五六家,且没有任何证照,区劳动部门及时予以取缔,可没过多久,又开办了10余家。

区劳动部门认真研究出现的新情况,统一认识,对够条件的职介机构要求其申报,由劳动部门颁发职业介绍许可证,不够条件的则帮助指导,使其创造条件,尽快达标领证。

截至今年上半年,区劳动部门先后为25家职业介绍机构发放了职业介绍许可证,另有近10家无证照非法职介所,关关停停,逃避检查。

今年4月中旬,区劳动局、人事局、工商局的执法人员联合对辖区内的职业介绍机构进行了执法大检查,共检查了职业介绍所21家。其中,持有职业介绍许可证的有15家,申办了营业执照的只有5有。这21家职介所,累计登记求职人数8000人左右,介绍成功率为50%左右。求职人员以下岗职工、城镇待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而下岗职工最多。职介所向求职者收取的报名费金额一般为10元至25元,收取的成交费为50元至150元。

问题重重令人忧虑

各类职业介绍机构竞相出现,为用工单位与求职者架起了信息桥,让许多求职者走上了能自食其力的就业之路,对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负面效应也较多,纷繁复杂,问题重重,令人担忧。

首先,开办条件过于简陋。按照《重庆市职业介绍管理条例》,申办职业介绍机构必须有固定的服务场所和相应的办公设备,有不少于5万元人民币的注册资金等。而各类职业介绍机构实际的开办条件却相距甚远,大多租用旅社的一间客房或临街巷内的一间狭小门面作为办公地点,摆上一张桌子,配上几把椅子,外加一块发布求职信息的黑板,便是一个职业介绍所。更有甚者,在别人的门面前放上一张桌子,桌前立上一块黑板便开始从事职业介绍活动。不少职介所既无职业介绍许可证,又无营业执照,今天在这里被取缔,明天又在那里冒出来。由于开办条件过于简陋,一旦职介所与求职者发生大的矛盾或出现较大问题时,职介所老板便一走了之。

其次,从业人员素质低下。巴南辖区内的职业介绍机构从业人员一般为3人,多的有8人,有的只有一个光杆司令。职介所负责人多数原来是从农村出来的打工者。从业人员中初中文化居多,也有部分为小学文化,高中文化者较少。按照《重庆市职业介绍管理条例》规定,职业介绍机构负责人和主要工作人员应取得职业介绍资格证书,而实际上九成以上的从业人员均是无证上岗。由于从业人员素质低,常与求职者发生冲突,甚至打架斗殴。一求职女青年,因交了报名费和成交服务费后,用人单位不接收,要求退钱,工作人员无任何解释,恶狠狠地说,退钱没门。

第三,用工信息真真假假。据调查,此地职介机构的用工信息来源有三个渠道:一是用人单位直接与职介所联系,提供用工信息;二是职介所的业务员跑厂矿企业、建筑工地、商家门面,挨家逐户询问,寻找用工信息;三是剪集报刊杂志上的招聘广告,收集求职信息。职介所得到用工信息后,不管是否真实可靠,四处张贴,对求职者极不负责任。一名下岗女职工今年3月中旬在该区一职介所求职,交了15元的报名费和50元中介费后,领了一张到重庆宾馆旁的台联公司当话务员的应聘介绍信,她兴致勃勃地找了半天,根本无此单位。职介所欺诈、哄骗求职者钱财的事件,区劳动局监察机构多次接到投诉。

第四,乱收费用,忽视服务。各类职业介绍机构向求职者乱收费现象较为普遍,按重庆市劳动局、物价局规定;职业介绍机构向求职者收取求职登记费每人10元,至少为求职人员推荐介绍职业三次。成交服务费按技术等级由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共同承担,普通工种、初级技工每人40元(求职者承担30元),中级技工70元(求职者承担50元),高级技工100元(求职者承担70元),此费用在职业介绍成功后收取。而各职业介绍机构实际向求职者收取的求职登记费一般为15元至25元,收取的成交服务费为50元到150元不等。大部分职介所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向求职人员收取费用前,不管求职信息是真是假把求职者的钱收到手后,便把对求职者的承诺和服务置之脑后。一退伍回乡的男青年,求职心切,听了职介所工作人员的介绍,在小泉自由园当服务生,包吃包住,月薪500元,感到比较满意,便交了中介费,拿着介绍信前往,结果是月薪300元,而且必须跪式服务,他跪了三天,腰酸背痛,失望而去。

规范管理迫在眉睫

为消除职介机构存在的种种问题,劳动行政部门必须规范管理,加强监督检查,职介机构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要掌握尺度,严格发证。劳动行政部门在审批发放职业介绍许可证时,应严格按规章办事,绝不能来者不拒。对新申办的职介机构,要查看经营场地、办公设备,了解从业人员情况,对已开办的职介机构,如达不到基本条件,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的要坚决予以取缔。同时,要经常巡查,加强监督。劳动部门作为各类职业介绍机构的管理部门,要加强巡查,对无证经营的予以取缔。对有违法违规行为的进行处罚,对一证多地使用的及时纠正,对经营场地变换的及时督促换证。

二要定期培训,严格执行职介所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针对大部分职介所的从业人员均未取得职业介绍资格证书,素质较低的情况,应分期分批进行培训,学习劳动法律法规,学习职业介绍的有关规定,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合格者发给职业介绍资格证书,不合格者继续参加培训。

三要规范管理,依法行政。一是各职业介绍所必须在办理《职业介绍许可证》后,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办《营业执照》,再到物价部门办理《经营性收费许可证》,方可从事职业介绍活动。营业时证照必须上墙,实行亮证收费。二是统一制作举报电话牌,要求各职介所在咨询处张贴,以便求职者有问题及时举报。三是各职介所的广告必须在指定的地点摆放、张贴,招聘信息必须真实可靠,发现用虚假广告欺骗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由劳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分别吊销其《职业介绍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国劳动保障报98.8.25)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