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法动态 > 标准不在作息时间长短

标准不在作息时间长短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6-01 17:01:13 人浏览

导读:

近日有泉州网友发现当地的市直机关及事业单位的上班时间只有6.5个小时,比正常的时间缩水了1.5个小时。对此,当地政府回应称这是多年的惯例,上班重要是讲究效率。(东方网10月28日电)按照《劳动法》的规定,中国目前普遍实行的都是8小时工作制,每天工作8小时。可见,

  近日有泉州网友发现当地的市直机关及事业单位的上班时间只有6.5个小时,比正常的时间缩水了1.5个小时。对此,当地政府回应称这是多年的“惯例”,上班重要是讲究“效率”。(东方网10月28日电)

  按照《劳动法》的规定,中国目前普遍实行的都是8小时工作制,每天工作8小时。可见,泉州的公务员在工作时间上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但是,当地政府在回应时称,这是多年的“惯例”,上班重要是讲究“效率”。这个“回应”比近日受到质疑的上海财政保密和广州财政给机关幼儿园拨款6000万元的“回应”要有力得多,因为他说到了公务员履行“公务”的点子上。笔者宁愿相信当地政府的“效率”回应。他们在工作制上受到的质疑,与整个公务员队伍在公民心中的形象越来越差有着很直接的关系。

  的确,作为公务员首先讲究的就是“公务”的效率,如果只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待百姓的事情像泥菩萨眼睛半睁半闭的,说话都费劲,甚至像有位县长说的“看见你就恶心”,坐满8小时也没有任何意义,对政府来说是能源的浪费,对他自己也是一种折磨。

  目前,损害公务员形象的两大因素,一是贪污腐败,一是不讲效率的消极怠工。前者不是本文讨论的话题,说说后者。作为公务员无法体会到一个普通百姓到政府机关找公务员办事的难度。“门难进,脸难看”倒不要紧,只要不刁难能顺利给把事情办了,训斥几句也能担待。经常的情形是,为一件并不是很棘手的事情,老百姓往往要跑无数遍,而找到了熟人甚至一个电话就解决了。

  公检法部门不作为,老百姓可以告他,政府机关的公务员们不作为怎么告法?执法机关会告诉一个日期,或曰在多少个工作日予以答复。

  可是,非执法机关的政府机关单位很少有这个规定啊?反正国家给发工资,干与不干,干多干少一个样,所以,你懒我比你还懒,公务员的“公务”现状大概就是这样的,不知公务员和不是公务员的平民百姓们以为然否?

  泉州公务员一天平均工作6.5个小时,笔者觉得应该表扬,而且应该大力表扬。因为能够坚守岗位6.5个小时,比有庙无神要好若干倍。很多机关的潜规则是上班点上名之后,立马“杀”回马枪,人去楼空是夸张,只有一两个人在坚守岗位。百姓有事找上门,他们会告诉你要找的人不在,不是说开会去了,就说是出发了(山东人把领导外出办事或者出差说成“出发”,意思是出去发财)……给百姓造成的假象是领导非常忙,究竟忙什么鬼才知道。反正报刊上经常出现这样的报道:某某领导工作时间外出打麻将,某某单位上班时间工作人员在“斗地主”……自从有了网络,简直是让人充实了很多。过去“一根烟一杯茶,一张报纸看半天”的弊病早已不治自愈,代之以上网浏览聊QQ。对付领导说是在上网查资料,而实际上到底是看电影还是看与男人女人床笫生活有关的“资料”或者图图,只有自己知道。[page]

  一位网友发帖说:他去一法院实习,规定6点下班,很多人4点半就走了。另一位网友说:他的一位在国土资源局工作的同学,上班时间没多少事的话,一般都是在麻将桌上度过的。对这样的事情,有官员习惯用极少数来描述。实际上,说是普遍现象那是夸张,但是绝对不是极少数。这就像我们常说黑恶分子是极个别的一样,据公安机关统计,截至10月28日,重庆市共抓获涉嫌黑恶及其其他犯罪人员共2954人,160多名骨干成员全部被缉捕归案。一个市抓了接近3000个涉黑人员,还能说是极少数吗?

  我们的公务员是世界上最享福的公务员,许多公务员们一定会愤愤然。剑桥大学讲师刘瑜介绍,她搬家以后有垃圾需要处理,就打电话找市政府,政府工作人员如约而至。一个薪资优厚、无灾无病的教师,自家垃圾都要找政府处理,岂不是应该羞死?一个中国人搬不动旧冰箱,找不到停车位,肯定是不好意思打政府热线求助的。人家的公务员才是真正的公仆,我们所标榜的“人民的公仆”不过是说说而已。公务员们看了这样的事情,一准会轰然大笑。

  关于公务员作息有个新闻,央视记者到某部委门口蹲点,看几点上班,结果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姗姗来迟。所以,笔者还要罗嗦一句,泉州公务员的6.5小时工作制,值得表扬。

  今年又有70多万人竞考国家有限的公务员岗位,看来公务员的工作真是让百姓羡慕得要命。有人形容说,现在能考上公务员比过去中状元都荣光。为了考上公务员,越来越多的人用范进先生的百折不挠精神激励自己。若非垂老,笔者也想为此一搏,惜心有余而力不足,徒叹奈何?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