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仲裁 > 劳动仲裁知识 > 最新劳动仲裁时效中断情形

最新劳动仲裁时效中断情形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8-31 03:41:57 人浏览

导读:

劳动者在因为劳动纠纷申请劳动仲裁时,在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形下,仲裁时效可能会中断。下面就由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一一介绍最新劳动仲裁时效中断情形、仲裁时效中止的情形、劳动仲裁时效特别规定,希望能对大家提供帮助。

  劳动者在因为劳动纠纷申请劳动仲裁时,在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形下,仲裁时效可能会中断。下面就由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一一介绍最新劳动仲裁时效中断情形、仲裁时效中止的情形、劳动仲裁时效特别规定,希望能对大家提供帮助。

  一、最新劳动仲裁时效中断情形

  1、已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包括向用人单位或上级机关申诉、向对方发律师函等方式。如劳动者向用人单位追索被拖欠的工资或者经济补偿。职工对解除劳动合同决定不服,向用人单位(或上级领导机关)提出申诉,属于“有正当理由”。职工对于用人单位(或上级领导机关)重新答复不服而申请仲裁的,重新答复的时间应视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详见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临时工的用工形式是否存在等问题的请示》的复函)。

  2、已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如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请求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3、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即对方承诺在某一时间履行义务等,要搜集能够证明对方承诺的证据,例如可以通过录音取证。

  二、仲裁时效中止的情形

  1、在处理案件过程中,政策规定不明确,或者缺乏处理依据,需要请示上级有关部门并等待答复期间;

  2、在处理案件过程中,需要进行工伤鉴定、现场勘验、委托其他仲裁委员会调查时,在等待结果出来期间;

  3、在处理案件过程中,出现当事人死亡, 法定代理人和利害关系人尚不明确,当事人患重病或丧失行为能力等情况,致使当事人不能参加仲裁活动期间;

  4、在处理案件过程中,发生自然灾害或社会变故,造成交通、通讯阻断等其他防碍仲裁办案正常进行的客观情况期间。

  三、劳动仲裁时效特别规定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1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1年内提出。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有关“最新劳动仲裁时效中断情形”的法律内容,关于劳动仲裁时效中断和中止的情形我国劳动法都予以了相应的规定,作为劳动者应当清楚这些事宜以保障自身的劳动权益。如果大家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