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经济仲裁 > 经济仲裁动态 > 新房比合同矮了0.4米 仲裁委裁决赔户主2.8万元

新房比合同矮了0.4米 仲裁委裁决赔户主2.8万元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4-26 23:47:01 人浏览

导读:

刚买的房子,合同上明明写的是层高4.7米,实际才4.3米。找开发商索赔,开发商竟说合同写错了,是笔误,拒绝赔偿。南京江宁孙先生于是申请仲裁,要求开发商赔偿因为层高缩水造成的损失10万元。近日,南京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开发商赔偿孙先生28000元。孙先

  刚买的房子,合同上明明写的是层高4.7米,实际才4.3米。找开发商索赔,开发商竟说合同写错了,是笔误,拒绝赔偿。南京江宁孙先生于是申请仲裁,要求开发商赔偿因为层高缩水造成的损失10万元。近日,南京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开发商赔偿孙先生28000元。

  孙先生年11月和南京某房地产开发商签订了《商品房买卖契约》,约定孙先生购买江宁将军大道托乐嘉花园一间商铺,面积59平方米,总价39万元。契约第一条就约定,“该房产……层高4.7米”。3月该房交付孙先生使用。但孙先生发觉房子面积没问题,但好像没有达到合同中约定的高度,一测量,只有4.3米高,整整“矮”了0.4米。孙先生查阅了《合同法》,其中第111条规定,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对违约责任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受损害方根据标的的性质及损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选择要求对方承担修理、更换、重做、退货、减少价款或报酬等违约责任。孙先生认为,房屋层高不足,是不可能通过修理、重做等措施补救的,只能要求开发商承担减少价款的违约责任。按照合同约定,孙先生向南京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开发商减少房屋价款10万元。

  南京仲裁委于去年3月和12月两次开庭审理此案。开发商辩称,小区商铺绝大部分是4.7米高,而孙先生所购商铺不足4.7米,是因为他们在审核合同时发生疏漏,是笔误造成合同文本中记载层高为4.7米。而按照相关法律规定,2.2米以上的房屋即可领取房产证、土地证,4.3米高的房屋也没有给履行合同造成任何问题,所以孙先生的请求是没有任何法律依据的,请求仲裁委驳回。

  而孙先生向仲裁委提出申请,请求对房屋因层高不足而导致的房屋价值减损金额进行评估鉴定。于是仲裁委委托一家鉴定机构进行了鉴定。鉴定机构指派鉴定人到现场进行了测量,最后得出了鉴定结论:被鉴定房屋在鉴定时间的因层高不足减损价值为28000元。

  仲裁委认为,该案属于房屋层高争议引发的纠纷,情况较少,现有的法律、行政法规并无相应的处理细则,鉴定单位采取的鉴定方法比较科学合理,鉴定结论和孙先生的实际损失相当,可以作为裁判依据。孙先生提出的间接损失并无证据证明,开发商的辩解理由也不合理,均不予采纳。近日,仲裁委作出判决,开发商给付孙先生损失28000元。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