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法规 > 交通法相关法规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2002.7.1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2002.7.15)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3-03 02:05:55 人浏览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1.2002年7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2.自2002年7月20日起施行3.法释〔2002〕17号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你院云高法〔2001〕176号《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被害人就刑事犯罪行为单独提起的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根据刑法第三十六条和刑
  1.2002年7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
  2.自2002年7月20日起施行
  3.法释〔2002〕17号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云高法〔2001〕176号《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被害人就刑事犯罪行为单独提起的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根据刑法第三十六条和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以及我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对于刑事案件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精神损失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在该刑事案件审结以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此复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引用法条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 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 人身损害赔偿中的误工费,按实际误工时间和收入数额计算确定。有固定收入的,以用人单位开具的收入证明为准;没有固定收入的,按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确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 首先,公安交管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也是当事人就民事损害赔偿问题向法院提交的重要证据其次,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必要的费用再次,如果构成伤残,还可以主张残疾赔偿金等相关费用,同时主张精神赔偿金等、如果不构成伤残,伤在面部,也可根据情况来提精神抚慰金的问题能协商的协商解决,不同协商,尽快通过诉讼程序解决,注意诉讼时效如果对方是机动车,可以连同保险公司一起索赔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实时动态
北京地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广州地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北京地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广州地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3分钟内获得解答 向我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
律师解答动态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您好,请问有没有签订相关的租赁合同呢
平台特邀律师
平台特邀律师
19分钟前
需要看当地的学籍政策,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平台特邀律师
平台特邀律师
19分钟前
法律分析:收取停车费是合法的。目前大多物业是受开发商或业委会、业主委托,或事实上存在管理、服务关系,因此物业对业主停车进行收费是合法的。实际上,物业收取的停车费
综合律师团队
综合律师团队
19分钟前
利息到底在下列范围内能够得到保护:不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出借人和借款人约定的借款利息不超过上述范围的,受到法律保护;超过的,则属于高利贷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一定可以追回来的,只要这个骗子人还在,有名有姓有住址,你就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请求法律援助,帮助你讨回公道。你的钱就一定可以要回来,而且那个骗子还要受到法律制裁
平台特邀律师
平台特邀律师
17分钟前
试用期内辞职,工资按实际工作的天数和劳动合同所约定的工资进行计算。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
综合律师团队
综合律师团队
11分钟前
法律分析:残疾证没到期是不能换证的,只有二代残疾证十年到期才可以换领三代残疾证。逾期不办理的,将失去鉴定残疾人资格,责任自负。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