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保险 > 交通事故理赔 > 交通事故什么情况下保险公司不理赔

交通事故什么情况下保险公司不理赔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6-26 14:07:51 人浏览

导读:

在交通事故发生之后如果驾驶人员有购买车险的话是可以向保险公司进行理赔的,但是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规定才行,不然是无法理赔的,这点大家要注意。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了最新交通事故什么情况下保险公司不理赔的相关知识,希望帮助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在交通事故发生之后如果驾驶人员有购买车险的话是可以向保险公司进行理赔的,但是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规定才行,不然是无法理赔的,这点大家要注意。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了最新交通事故什么情况下保险公司不理赔的相关知识,希望帮助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一、交通事故什么情况下保险公司不理赔

  1、酒后驾车的不赔。

  2、无牌照车辆的不赔。

  3、未年检车辆的不赔。

  4、驾驶证未年审的不赔。

  5、发动机进水后在启动造成的损坏不赔。

  6、自己加装的设备不赔。

  7、部分零件被偷不赔。

  8、放弃追偿权不赔。

  9、修车期间的损失不赔。

  如果车辆在送修期间发生了碰撞,被盗等损失,保险公司都不会赔偿。因为修理厂有责任妥善保管维修车辆。

  法律依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险公司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垫付抢救费用,并有权向致害人追偿:

  (一)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醉酒的;

  (二)被保险机动车被盗抢期间肇事的;

  (三)被保险人故意制造道路交通事故的。

  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造成受害人的财产损失,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

  

  二、交通事故的行政管辖怎么确定

  交通事故提起诉讼应当按照下列原则确定管辖:

  一是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被告住所地是指被告的户籍所在地,户籍所在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按照经常居住地确定住所地,经常居住地是指离开住所一年以上并在经常居住地居住满一年以上。

  提示:当交通事故案件存在数个被告的情况下,其中任何一个被告住所地的法院均有管辖权。

  二是侵权行为地,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结果发生地和侵权行为发生地,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的规定,上述法院均拥有此交通事故案件的管辖权。

  提示:当交通事故的侵权行为发生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与原告住所地一致时,原告住所地法院也有管辖权。

  三、交通事故保险理赔程序 

  1、向保险公司报案。通常一起交通事故发生后,车辆方不仅要向当地的交通管理部门报案,同时要在事故发生后的48小时内向保险公司报案。

  2、事故现场勘查、检验。保险公司接到出险报案后,应当立即安排公司理赔人员或委托的公估机构、技术鉴定机构、海外代理人到事故现场勘查事故经过,了解涉及的损失情况,查阅和初步收集与事故性质、原因和损失情况等有关的证据和资料,确认事故是否属于保险责任,必要时委托专门的技术鉴定部门或科研机构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3、定损估价。保险公司相关人员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勘查、检验后,就应该对此次事故造成的损失估价。如果被保险人认为保险公司的定损估价有问题时,被保险人也可以向保险公司提出异议,同时自己委托相关机构对损失作出估价。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对损失估计达成一致,就进行下一步流程。

  4、提交索赔材料。权利虽然被赋予了,但是如果自己不懂得主张的话,那权利很可能就是白费的。所以,当确定了损失以后,被保险人就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了。通常,被保险人向保险公司索赔的时候,要提交如保险单、索赔申请等与该起事故有关的单证材料,方便保险公司核实。

  5、赔款的计算和审核。保险公司审核了被保险人所提交的索赔材料以后,如果真实可靠,保险公司就应该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承担保险责任,确定具体的赔偿款数额。

  6、领取保险金。保险公司作出了赔偿决定后,就可以通知被保险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到保险公司领取保险金。

  7、协助追偿。在很多情况下,保险公司在赔付了被保险人的损失后,法律还赋予了保险公司向真正的肇事方索赔。此时,被保险人不能认为反正自己已经获得了赔偿,就拒绝帮助甚至阻碍保险公司向真正的肇事方索赔。

  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介绍应该知道,交通事故中保险公司不理赔的情形还是比较多的,比如说车辆没有年检、无证驾车或超出准驾车型等情形的。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整理的有关交通事故什么情况下保险公司不理赔等相关知识,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同时我们提供专业的律师进行在线咨询,及时为您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