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 > 多方交通事故责任如何划分

多方交通事故责任如何划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5-28 15:04:52 人浏览

导读:

交通事故中,有时候引起事故的不仅仅只是两方当事人,某些情况下可能涉及到第三方甚至四方等,对于这种交通事故处理的方法与一般的交通事故责任的划分和赔偿比例也不同。那么多方交通事故责任如何划分呢?接下来就由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进行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交通事故中,有时候引起事故的不仅仅只是两方当事人,某些情况下可能涉及到第三方甚至四方等,对于这种交通事故处理的方法与一般的交通事故责任的划分和赔偿比例也不同。那么多方交通事故责任如何划分呢?接下来就由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进行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多方交通事故责任如何划分

  (一)承担全部责任的情形

  1、逃逸一方承担全部赔偿责任: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92条第l款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又没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承担全部责任,也就是要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2、故意破坏、伪造现场者承担全部赔偿责任:《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92条第2款规定:“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也就是要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3、毁灭证据者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当事人毁灭了道路交通事故的证据,就可能导致缺乏证据而无法查清事故事实,无法认定当事人的事故责任,以致无法确定当事人的赔偿责任。因此,只要当事人毁灭证据,就同故意破坏、伪造现场一样,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也就是要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4、故意肇事者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2款规定:“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5、教练员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20条第2款规定,学员“在道路上学习机动车驾驶技能应当使用教练车,在教练员随车指导下进行,与教学无关的人员不得乘坐教练车。学员在学习驾驶中有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或者造成交通事故的,由教练员承担责任。”

  (二)承担部分责任的情形

  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因他人原因引起的事故,因不可预料,不可抗拒的山崩等意外事件引起的事故,紧急避险且避险得当引起的事故等等,属于交通意外事故,当事人均不负事故责任。

  如果司机有违章行为,且违章行为与事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因果关系,这时驾驶员就该负事故责任。没有因果关系,即使有多项违章行为或有较严重的违章行为,驾驶员也不该负事故责任。

  二、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时限是多长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鉴定意见确定之日起五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发生死亡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前,召集各方当事人到场,公开调查取得证据。

  证人要求保密或者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以及个人隐私的证据不得公开。

  当事人不到场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予以记录。

  三、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流程

  1、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应当立即拨打122报警电话,请交警到达现场。

  2、交警到达现场后进行现场处置、现场调查,如果肇事者逃逸的,未查获者,自查获之日起10日内,由公安机关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查获的,由当事人书面申请,10日内由公安机关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

  3、交警到达现场后进行现场处置、现场调查,如果肇事者未逃逸的,不需要检验、鉴定的,10日内由公安机关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需要鉴定的,现场调查结束之日起3日内检验、鉴定,检验、鉴定应当在20日内完成,检验、鉴定超过时限的,应当报经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且最长不超过60日。由交通管理部门将结论交给当事人。

  4、当事人对交通管理部门的结论服从的,由公安机关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当事人不服从交通管理部门的结论的,3日内申请重新鉴定,由公安机关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如果当事人还不服,则3日内申请复核,上一级公安交通管理机关要么维持原决定,要么责令重新调查、认定,由原办案单位在10日内出具新认定书。

  以上就是由法律快车小编整理收集的关于多方交通事故责任如何划分的信息,由上可知,发生多方交通事故时,可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及交通事故当事人过错的严重程度来区分责任。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的,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的律师,他们会给您专业的建议。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