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离婚 > 离婚纠纷 > 离婚起诉被驳回怎么办

离婚起诉被驳回怎么办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6-27 12:54:57 人浏览

导读:

在离婚案件当中,法院一般会对当事人双方进行调解,如果双方的感情没有被认定为破裂的话,一般一审是不会判决离婚的,很多人在一审没有判离之后不知道要怎么处理了,实际上,在一审半年之后,当事人还要离婚的话,可以再次起诉,那么离婚起诉被驳回怎么办?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就为您解答这个疑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离婚案件当中,法院一般会对当事人双方进行调解,如果双方的感情没有被认定为破裂的话,一般一审是不会判决离婚的,很多人在一审没有判离之后不知道要怎么处理了,实际上,在一审半年之后,当事人还要离婚的话,可以再次起诉,那么离婚起诉被驳回怎么办?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就为您解答这个疑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离婚起诉被驳回怎么办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婚姻法》生效日期为2020年12月31日止,届时此条例被《民法典》所替换,相关的司法解释也会失效,《民法典》生效前的规定:

  此事涉及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6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

  其中“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6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是一个原则性的规定。

  在受理案件时,一般由法院审查原告在6个月内起诉的新情况、新理由,以决定是否立案。

  而“新情况、新理由”的本质特征应是第一次判决后出现了可能足以导致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事实和重要情节等,且这些事实的发生依据现行的相关法规可以被法院认定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

  第二次起诉离婚对方还是不同意,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为了增加法院判决夫妻离婚的可能性,作为原告一方还是要聘请律,积极寻找相关证件,例如夫妻吵架,打架,居委会证明,邻居证明,以及是否转移财产的证据,这样会增加胜诉概率。

  二、离婚案件如何上诉

  1、上诉应递交上诉状。上诉状应向原审人民法院提出,提交副本一份。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应当在5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收到之日起15日内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5日内将副本送达上诉人,对方不答辩的不影响案件的审理。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答辩状,应当在5日内连同全部案卷和证据报送第二审人民法院。

  2、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也可以径行判决、裁定。

  3、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4、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当事人不可以上诉。

  5、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不得申请再审。

  三、离婚时的财产应该怎么处理

  1、根据《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意见》第七条的规定:对个人财产还是夫妻共同财产难以确定的,主张权利的一方有责任举证。当事人拿不出有力证据,人民法院又无法查实的,按夫妻共同财产处理。

  2、根据《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意见》第四条的规定:夫妻分居两地分别管理、使用的婚后所得财产,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在分割财产时,各自分别管理、使用的财产归各自所有。双方所分财产相差悬殊的,差额部分,由多得财产一方以与差额相当的财产抵偿另一方。

  3、根据《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意见》第五条的规定:已登记结婚,尚未共同生活,一方或双方爱赠的礼金、礼物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具体处理时应考虑财产来源,数量等情况合理分割。各自出资购置、各自使用的财物,原则上归各自所有。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离婚起诉被驳回怎么办等知识,通过文中可知,如果起诉离婚之后一审被驳回判不离的话,可以在六个月之后再次起诉,二审是人民法院的终极审判,如果当事人不服判决的话,可以就财产分割等问题再次上诉。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的相关律师,他们会为你做出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