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知识 > 公司人格否定 > 试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司法操作中的问题

试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司法操作中的问题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12-20 01:58:15 人浏览

导读:

我国《公司法》建立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这是我国公司法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但是债权人的利益得到确实的保护,法律得到正确的实施,还需要这一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广泛合理运用,这一制度还有待进一步细化,一些标准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一、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
我国《公司法》建立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这是我国公司法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但是债权人的利益得到确实的保护,法律得到正确的实施,还需要这一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广泛合理运用,这一制度还有待进一步细化,一些标准还需要进一步明确。
一、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基本原理和法律依据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是指具体法律关系中的某一特定事实,符合法定情形,被认定为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有限责任时,可以否认公司的法人人格,将公司股东和公司视为一体,追究股东和公司共同的法律责任,也称揭开公司面纱。这一制度的创制主要是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合法利益。从国外实践看,这一法理主要适用于公司资本显著不足、利用公司回避合同义务和法律义务以及公司形骸化等情形,一般有股东与公司在财产、组织和业务上混同等客观表现。
  我国《公司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这是我国法律对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明确规定。这一规定主要是考虑到我国公司的实践不长,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一些公司虽然有健全的组织机构,但所有权和经营权并未完全分离。加之缺乏商业诚信,股东利用公司独立地位侵占公司财产,逃避债务,损害债权人利益的情况比较严重。如果不对这种状况进行针对性的制约,不利于交易安全和经济的发展,虽然我国在司法审判实践中已经开始运用这一原则,但在新公司法中建立这一制度,并明确规定股东对公司承担的责任,有利于在司法实践中有法可依并得到广泛的运用。
二、法人人格否认的具体标准有待明确
新公司法虽然规定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但我国刚刚开始实行这一制度,法律只做出了原则性规定,没有规定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司法审查标准,也未列举确定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有限责任的具体情形和标准。
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适用的行为要件之“股东滥用股东权利”行为表现应由法律做出具体的规定或在司法解释中进行细化。否则,在实践中难以执行,且没有统一的标准可能会造成判决中的混乱现象,不利于这一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
三、理论及实践中的“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的表现形式探讨
  实践中,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的行为表现多种多样,难以归纳详尽,但根据通说理论并结合现已掌握部分事实,公司股东下列行为基本符合滥用股东权利的行为要件:
  1、公司设立资本显著不足
  公司设立资本显著不足指股东投入的资本与其经营规模和经营风险差距显著,公司投入资本不足以承担其经营风险。股东投入资本显著不足,意味着投资人的目的在于利用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将其投资风险降低到必要极限之下,并通过公司独立人格形式把过多的投资风险转嫁给公司债权人。司法实践中,公司设立资本显著不足多与其他股东滥用权利的行为结合共同判断是否适用直索责任,而较少单独以该项理由作为直索股东责任的依据。
在判断公司资本是否显著不足时,需要注意这两个问题:(1)资本不足的参照标准。公司资本不足不是指公司资本不能满足于公司法要求的最低注册资本额,而是指公司资本与公司的营业性质及经营活动所蕴含的风险或与公司经营规模相比过低。所以,资本不足的判断标准是基于公司经营活动的需要。(2)衡量公司资本充足与否的时间标准,是公司已经依法成立或已经存续的公司进入新的业务领域时。一个公司仅仅因为经营失败或不力而使其资本减少不能认为属于资本不足,但当股东不当或不法影响公司而使其资本不足时,就成为否认公司法人人格的因素。
 2、公司法人格的形骸化
  公司法人格形骸化是适用企业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典型原因,即只要存在相关事实,一般公司均会被否认法人人格,进而股东直接承担民事责任。
  公司法人格的形骸化指公司徒具公司的法律形式,但实际上完全受股东控制,已丧失了独立意志和独立财产的本质,成为股东谋取非法利益、逃避债务的代理机构和工具。
  公司独立的意志和独立的财产是公司人格独立化的表现。独立的意志指公司的意志只能通过法定的程序以股东会决议董事会决议的形式作出,股东意志除经过法定程序转化为法定形式外,不能成为公司的意志。所以当股东利用其对公司的控制地位,以股东意志代替公司意志时,公司即谓丧失了独立意志,实质上不再具有独立人格,对此法律需否认其人格,直索股东责任以保护债权人利益。实践中的判决标准之一是公司是否按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的规定定期召开股东会和董事会,对于公司重大经营行为是否有股东会或董事会决议等。独立的财产指公司财产必须与股东财产相分离,不得发生混同。
  公司法人格形骸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公司为股东实际控制。主要指前述公司不通过股东会和董事会形式决议,而由个别股东意志代替公司意志。股东可随意调配、转移公司财产,并用于非公司业务的事项。
(2)业务混同。业务混同指股东从事与公司相同的业务,从而使公司利益与股东利益无法区分,极易发生公司财产的转移。业务混同在公司与股东特别是公司集团内部各公司之间比较常见。
(3)财产混同。财产混同指公司财产与股东财产无法分离,进而导致公司不具备独立财产,无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或者为股东收益与公司利益的一体化,二者可以随时转化。实践中多表现为:公司与股东的银行存款帐、财务管理机构和财务收支核算均未分开,公司无健全财务制度及财务记录;也表现为公司盈利与股东收益无法区分,公司盈利不按法定程序分配,而是直接作为股东收益为股东所有;还可能表现为公司财产被转移用于偿还股东个人债务,公司财产和股东财产之间可随时转化。
(4)人格混同。指股东与公司人格不能区分,公司即股东、股东即公司。比如公司股东以其个人名义对外签订协议。
3、空壳公司
有的股东为达到非法目的,设立一个壳公司从事违法活动,实际控制该公司,但又以有限责任为掩护逃避责任。
四、司法实践中的程序性事项
  企业法人格否认制度的直索责任主体应为滥用股东权利的股东,故应以公司股东股东为被告。根据《公司法》关于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规定,债权人要求公司股东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page]
  一般讲,债权人应通过向法院起诉方式主张对债务人公司股东权利,但实务操作中,也不排除可以通过执行法院直接认定股东承担连带责任、并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的可能(司法实践中有类似惯例及法律规定,如对于公司注册资本不实的,执行法院可直接要求股东在出资不实的范围内承担责任)。但因目前对于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法律规定如何落实、具体操作尚无明确规定(但法律也无禁止性规定),故该思路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待法律或司法解释中予以明确,以增强公司法人人格否定这一制度的可操作性。
  五、司法实践中应注意的事项
适用这一规定,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坚持有限责任这一公司制度的基石,适用公司法当维护股东的有限责任,由公司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因此,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应当限制在司法审判中针对某一具体案件适用,不得任意扩大其适用范围。二是我国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主要适用于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的行为,即股东有逃避债务的主观恶意和具体行为;应当有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后果。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