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合并分立 > 公司合并 > 公司合并法律规定

公司合并法律规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12-15 13:36:06 人浏览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公司合并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公司通过订立合并协议,依照《公司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组成一个新的公司的法律行为。公司合并是以公司间订立合并协议的形式进行的,一般是由准备合并的公司各方的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定代表人的代理人以各自公司的名义,就合

  公司合并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公司通过订立合并协议,依照《公司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组成一个新的公司的法律行为。公司合并是以公司间订立合并协议的形式进行的,一般是由准备合并的公司各方的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定代表人的代理人以各自公司的名义,就合并事宜而达成一致的双方或者多方的协议,双方或多方依据该协议进行公司的合并。所以说,公司的合并是公司本身之间的合并。

  但需要说明的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定代表人的代理人对外签订合并协议,要首先经过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或者投资人授权进行。比如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国有独资公司合并必须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决定。两个以上的出资人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的合并,由股东会做出决议。

  公司合并是公司之间的自由合并,这种自由合并是指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之间可以自由合并。合并任何一方均不能强迫另一方同自己进行合并,否则,其合并无效。公司之间的合并是一种依法进行的合并,公司间是否合并由公司决定。但是,公司合并并不是无限制的合并,应当依照法定的程序进行。

  公司合并是一种为进行竞争、免除解散及清算等复杂程序而使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公司之间进行合并的行为。公司合并的目的是要减少竞争对手,使合并后的公司立于不败之地。对于那些无力经营的公司来说,通过合并程序可以减少对公司财产的清算、债权与债务的清偿和财产的处理等,这样可以避免支付解散、清算的费用。

  公司合并并不是取消股东资格的合并,公司合并以后原公司的股东仍然存在。原股东或者因合并而成为存续公司的股东,或者因合并而成为新设公司的股东。这就是说,除非股东自己退出,股东资格一般是存在的。公司合并并不是公司的主要股东的变更。

  公司合并或者是以一个或者多个公司的解散,另一个公司的存在为前提而变成一个公司的合并;或者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公司解散而成立一个新公司的合并。公司合并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公司要合并必须经过合并各方的协商一致,才能产生合并的结果;同时,公司合并必须依法进行,否则其合并无效,即会产生无效的民事行为。

  公司合并方式

  《公司法》对公司的合并规定了两种形式:一种是吸收合并;另一种是新设合并。公司合并的形式,是指公司合并过程中以什么结构出现而成为另一个公司的法律行为。公司合并是公司变更的一种特殊形式。

  吸收合并又称存续合并,它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公司合并时,其中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公司并入另一个公司的法律行为。一个公司并人另一个公司以后其法人资格消灭即行解散;接受并入公司的公司,应当于公司合并以后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继续享有法人的地位;被合并的公司应当宣告停业,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销手续,以合并后存续的公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新设合并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公司组合成为一个新公司的法律行为。这种合并是原来的公司均以法人资格的消灭为前提,以这种形式合并的公司一旦合并以后,原来合并的公司的各方应当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销手续。新设立的公司应当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设立登记手续,取得法人资格。需要说明的是,新设立的公司应当符合《公司法》规定的设立公司的基本条件。

  公司合并,应当由合并各方签订合并协议,并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公司应当自做出合并决议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30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30 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45日内,可以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

  公司合并协议是指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公司就公司合并的有关事项而签订的书面协议。关于公司合并的事项,公司法并未具体规定。公司合并协议是公司合并双方或者多方协商一致的结果,须遵守《合同法》、《公司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否则,该协议无效。因协议无效而造成的损失,应当由过错方承担。

  公司合并后须依法进行公司登记。公司合并的法律后果之—就是债权、债务的接受。所谓债权、债务的接受,是指合并后存续的公司或者新设立的公司,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因合并而消灭的公司的对外债权与债务。合并后公司有权对原来公司的债权进行清理并予以收取,有义务清偿原公司的债务。此外,公司合并还有诸如公司的消灭、存续、成立,股东的重新人股或者退股等法律后果。

【延伸阅读】

股东权益

公司法全文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拓展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 你好:《公司法》第十六条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者为他人提供担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章程对投资或者担保的总额及单项投资或者担保的数额有限额规定的,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公司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必须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前款规定的股东或者受前款规定的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不得参加前款规定事项的表决。该项表决由出席会议的其他股东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通过。
  • 根据《公司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第二十九条股东缴纳出资后,必须经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验资并出具证明。第三十条股东的首次出资经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验资后,由全体股东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代理人向公司登记机关报送公司登记申请书、公司章程、验资证明等文件,申请设立登记。
  • 企业破产法人承担什么责任,回答如下:4、法定代表人可能被采取的强制措施当公司进入破产程序、被申请强制执行或欠缴税款时,在特定情形下,司法、行政机关有权对法定代表人采取相应强制措施。(1)公司有未了结的民事诉讼或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司法机关可对法定代表人采取限制出境等强制措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一条规定,“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助采取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七条规定:“被执行人为单位的,可以对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限制出境。”根据上述规定,在公司因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而被申请强制执行时,人民法院可以对法定代表人采取限制出境的强制措施。此外,根据《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八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批准出境:……(二)人民法院通知有未了结民事案件不能离境的;……”,实践中,如公司有未了结的民事案件,法院亦可对法定代表人采取限制出境的强制措施。??(2)如公司进入破产程序,法定代表人未经许可不得离开住所地在企业破产程序中,法定代表人未经人民法院许可,不得离开住所地。此外,在破产程序中,法定代表人还应承担相应义务,如妥善保管其占有和管理的财产、印章和账簿、文书等资料;根据人民法院、管理人的要求进行工作,并如实回答询问;列席债权人会议并如实回答债权人的询问;不得新任其他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3)如公司欠缴税款,税务机关可以对法定代表人限制出境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欠缴税款的纳税人或者他的法定代表人需要出境的,应当在出境前向税务机关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或者提供担保。未结清税款、滞纳金,又不提供担保的,税务机关可以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其出境。”因此,如果公司未结清税款、滞纳金,又不提供担保的,法定代表人可能被限制出境。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实时动态
北京地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广州地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北京地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广州地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3分钟内获得解答 向我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
律师解答动态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您好,肇事者逃逸将受法律处罚。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可能并处
张贤恺律师
张贤恺律师
46分钟前
具体金额多少可以通过起诉或者非诉处理
张俊杰律师
张俊杰律师
38分钟前
一般属于民事纠纷的,如需帮助可电
综合律师团队
综合律师团队
20分钟前
退休死亡的继承人可领丧葬补助金、抚恤金及养老金余额。**法律依据为《社会保险法》等,这些补助旨在保障遗属的基本生活。若遗属在申领过程中遇阻,或补助金数额与预期差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无意间浏览反党反国言论,通常不影响考公考编。但需避免传播或参与。若被误认为支持或参与,问题则严重,需及时咨询。分析:从法律角度看,单纯的无意间浏览反党反国言论,
综合律师团队
综合律师团队
1小时前
楼房一楼回填土下沉应尽快处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规定,如因施工问题导致,可责令改正并处罚款,严重情况需停业整顿或吊销资质,同时需负责返工修理及赔偿损失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举报偷税漏税不成功,需继续收集证据或寻求专业法律帮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关键,举报人应提供详尽的税务违法事实证据。若不及时处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