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兼并收购 > 股权收购 > 股份和股权怎么区分

股份和股权怎么区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3-09 20:35:14 人浏览

导读:

很多公司都是由不少的股东一起出资成立的,股东们按照自己的出资比例拥有对应的股权,现在有些公司在招聘员工的时候也会承诺给一定的股份,那么股份和股权怎么区分?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一下相关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很多公司都是由不少的股东一起出资成立的,股东们按照自己的出资比例拥有对应的股权,现在有些公司在招聘员工的时候也会承诺给一定的股份,那么股份和股权怎么区分?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一下相关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一、股权变现的方式

  1、股权的变现,即投资者出售其持有的权益资本以收回投资,同时实现投资收益的一个过程。它通常有以下七种退出方式,即股权转让,新三板退出,IPO,清算,借壳上市,回购以及并购退出。

  2、其中股票回购是指上市公司购回国家股东持有的本公司股票,然后注销。国有股回购是指公司将发行在外的国有股以一定的价格购买回来或作为库藏股或进行注销的一种股本缩减方式。其主要支付方式可分为现金回购或剥离资产回购。国有股配售是将上市公司的部分国有股股权定期出售给特定投资人,使国有股逐步实现上市流通。缩股流通是指上市公司将现有的国有股按当初的发行价进行并股,转由战略投资基金持有,然后上市流通。一般来说,企业破产、清产时才采用拍卖形式,其实拍卖也可以作为社保基金变现国有股的途径之一。

  二、股权纠纷的诉讼时效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如果原告于10月28日向法院递交了诉状,法院依法立案受理。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给被告。如果被告在10月30日收到法院通知要求去领取起诉状副本、传票的通知,法院是依法履行职务,是合法的。这样的情况,也证明法院的办案效率高,法院不属于违规操作。

  三、股份和股权怎么区分

  1、定义不同

  股份代表对公司的部分拥有权,分为普通股、优先股、未完全兑付的股权。股权是股东基于其股东资格而享有的,从公司获得经济利益,并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利。

  2、转让

  股份转让需要签订《股权转让协议》,股份转让过程中涉及到税费问题。股份转让过程中,转让方需要交纳各种税费。

  ①转让方是个人:如果转让方是个人,要交纳个人所得税。

  ②转让方是公司:如果转让方是公司,则需要涉及的税费较多,详见参考资料《公司股份转让的税费处理》.

  股权转让公司股东依法将自己的股份让渡给他人,使他人成为公司股东的民事法律行为。股权转让是股东行使股权经常而普遍的方式,我国《公司法》第七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

  3、股份有以下三层含义:

  ①股份是股份有限公司资本的构成成分;

  ②股份代表了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的权利与义务;

  ③股份可以通过股票价格的形式表现其价值。

  股权即股东的权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股权,泛指股东得以向公司主张的各种权利;

  狭义的股权,则仅指股东基于股东资格而享有的、从公司获得经济利益并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利。

  综合来讲,股权就是指投资人由于向公民合伙和向企业法人投资而享有的权利。

  4、主要分类

  股份:

  按股东权力,可分为普通股、优先股和混合股。

  按票面形式,可分为记名股票和无记名股票,有面额股票和无面额股票。

  按持股主体,可分为国家股,单位(法人)股和个人股。

  按发行对象,可分为A股、B股、H股、N股、S股。

  股权主要有以下两种:

  ①自益权

  即股东基于自己的出资而享受利益的权利。如获得股息红利的权利,公司解散时分配财产的权利以及不同意其他股东转让出资额时的优先受让权。这是股东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行使的权利。

  ②共益权

  即股东基于自己的出资而享有的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利,如表决权、监察权、请求召开股东会的权利、查阅会计表册权等等。这是股东为了公司利益,同时兼为自己利益行使的权利。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股份和股权怎么区分”全部内容。股份和股权定义不同,股权是股东基于其股东资格而享有的,从公司获得经济利益,并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利。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