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反倾销 > 行业反倾销 > 家电反倾销 > 高度警戒:贸易摩擦拉响家电产业

高度警戒:贸易摩擦拉响家电产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10-04 15:23:35 人浏览

导读:

产业安全剖析对于早已被锁在世界家电产业链条上的中国家电业来说,自由与束缚都是相对的。不可否认,融入国际市场让我们得到了家电大国的地位,但是,一个产业融入全球市场越多,所受到的来自全球市场的制约就越多。如果有一天,整个欧盟对中国空调反倾销,

  产业安全剖析对于早已被“锁在”世界家电产业链条上的中国家电业来说,自由与束缚都是相对的。不可否认,融入国际市场让我们得到了“家电大国”的地位,但是,一个产业融入全球市场越多,所受到的来自全球市场的制约就越多。“如果有一天,整个欧盟对中国空调反倾销,那后果会怎么样?”企业的这声叹息现在听起来好象有些“杞人忧天”。但是,面对频仍的贸易摩擦,谁也不敢断言这是绝对不会发生的。除了抱怨与担心,有一些家电业内人士已经开始思考:过去十年,支撑中国家电业高速发展的内在原因是什么?这些因素还会持续存在多久?如果内外部条件发生了变化,中国家电业将会怎样?寻找这些答案的过程,正是解剖中国家电产业安全现状的过程。 高度警戒:贸易摩擦拉响家电产业安全警报本刊记者 于昊 刘钊时至今日,已经没有人怀疑中国接过了“全球制造业中心”的接力棒,每天,印着“中国制造”的商品源源不断地销往全球各地。

  于是,在很多国家,中国家电产品正在被人看作是洪水猛兽——“遏制中国家电”正成为一个又一个国家潜心研究的课题。月28日,近年来不断遭遇“反倾销大棒”的中国家电业,又一次遭遇打击——欧盟在布鲁塞尔发出文件,将对中国彩电出口商征收44.6%的反倾销关税,即日起执行。与欧盟达成CRT电视出口协议不过三年,中国企业再次感受到欧洲市场的强烈“敌意”。一时间,对出口贸易依赖度颇高的中国家电业,再次陷入一种紧张不安的气氛中。实际上,2005年,虽然中国家电业又一次在出口方面取得了增长的业绩,但是,“反倾销”这个可怕的贸易壁垒已真实地刺痛了家电企业的神经,“反垄断”、“反补贴”和“特殊保障与反特殊保障”等新名词也甚嚣尘上,犹如家电出口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此背景下,产业安全问题从远处悄然走来,扰乱了近年来沉浸于出口形势大好的中国家电业内人士的思绪。刚刚主持完成了《贸易环境与中国家电业的产业安全》课题研究的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简称中国家电协会),已经忙于制定中国家电行业安全预警机制。

  中国家电协会理事长霍杜芳对《电器》记者介绍说:“贸易安全是该课题一个重要内容,但是产业安全不仅仅是贸易安全问题。”它还包括“产业扩张的方式、产业升级的策略、技术创新的通道以及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协调”等内容。据了解,该课题已经吸引了多家大企业的关注,并在部分高层管理者中引发了讨论。《电器》记者就此问题在家电业内进行了全方位的采访,结果发现有多家企业高层对产业安全问题深有体会,但却因为此话题较为敏感或对此事的思考还比较零乱而不愿意公开发表意见。不过,从2005年中国家电业在国际贸易中的遭遇,以及业内人士对这类事件的议论和评价中,已经可以勾勒出中国家电产业安全意识的现状。

  2005年出口:增长依旧 风险加大受到人民币升值、欧盟环保指令的实施、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各种贸易摩擦的影响,2005年,中国家电出口形势远不及前几年,各企业的出口产品利润也严重缩水。正因为如此,2005年中国家电出口虽然增长依旧,增长速度却出现下降。海关总署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家用电器出口217.58亿美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24.4%,占2005年机电产品出口额的5.1%,出口比重比上年减少0.31个百分点。

  出口增速比2004年明显回落,出口增长速度同比下降13.5%。从分区域市场的情况来看,2005年,中国家电产品对亚洲出口75.48亿美元,净增 17.9亿美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31.1%,占2005年家电出口总额的34.69%;而对北美洲出口58.37亿美元,净增加17.82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44%,占2005年家电出口总额的26.83%;拉美地区的增幅也高达90%,而受到欧盟环保指令的影响,对欧盟出口的增幅只有9%。据机电进出口商会有关人士介绍,2005年几家中国家电大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开拓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同时空调、冰箱、电风扇等产品依旧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空调出口金额比2004年增长12.9%,这个增幅虽然远远低于2004年增长的幅度,但空调产品出口在经过连续几年高速增长以后,不论是出口数量还是出口金额上,均处在一个高位运行的状态下,此时空调出口的每一个百分点增长都是非常不容易的。然而,中国家电产品出口持续增长的同时,产业安全问题也令人担心。从出口的数据中不难发现,中国家电产品的出口市场集中度过高,目前,主要集中于美国、日本、欧盟及中国香港——对这四个区域市场的出口比重占到了中国家电出口总额近90%。

  机电进出口商会有关人士表示,2005年,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对中国家电的进口增长高度重视,个别国家对中国家电产品提出了或正准备提出反倾销指控。中国家电协会有关人士也提醒说,“数量型倾销”这个概念有必要引起家电企业的注意,因为中国存在着巨大的出口顺差,很多国家已经不只盯着中国产品的价格,而是单凭出口数量太多就有可能提起反倾销诉讼。因此,开发多元化出口贸易市场对中国家电行业分散风险、抵御危机非常迫切。 反倾销:危机前奏?与出口的持续增长相比,2005年几起针对中国空调的反倾销案件,让人们切实地感到贸易摩擦原来已经近在眼前。

  2005年4月13日,时任科龙海外营销副总裁的林澜收拾行装,匆匆飞赴北京。在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的会议室里,他见到了时任美的空调海外事业部总经理的王伟、格力空调海外营销负责人李伟以及志高北美市场总监张永清。会议室里气氛相当严肃,中国家电协会理事长霍杜芳以及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家用电器分会秘书长于治璞向几位高管明确表示:LG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空调正在面临反倾销调查,最低反倾销额度估计在35%。如果开始立案调查,那么所有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空调都将受到巨大影响,目前多方正在紧张地斡旋之中。曾经担任林澜助手的原科龙电器某人士告诉记者:“当时科龙向美国出口的窗机数量激增,正在准备调整制定对美销售的新计划和目标,此事之后,我们的计划被打乱了,只得频繁开会商讨应对危机之策。”

  广东另一空调企业海外部负责人表示,当时他们甚至考虑在短期之内迅速加大对美国的空调出口,争取在反倾销到来之前保证全年的销售额。但在后来经过商务部人士的“强烈建议”,他们放弃了这种计划,因为据说那会引起美国对中国的“特保”制裁。于治璞在当时的会议上告诫说:“联想到2004年底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对中国空调采取的反倾销措施,我担心此次美国企业对中国空调的反倾销动向会引发欧盟国家的连锁反应。我希望企业能够重视并适时调整产品结构和单价。”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仅仅三个月之后,2005年7月28日,正在成为中国空调出口的最主要国家之一的土耳其宣布,对中国出口到土耳其的分体空调正式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被调查企业涉及中国几乎所有知名空调厂家。[page]

  据说,这次调查确定的反倾销税可能高达50%。广东某空调企业负责人表示:“我们已经大幅缩减了对土耳其的空调出口,此前经由土耳其的代理商进入欧盟市场的策略也被迫改变。” 据悉,由于欧盟对土耳其实施零关税,从土耳其出口到欧盟的空调无需配额。一直以来,不少企业都是经由土耳其的代理商而将空调销往欧盟国家的。但如今,土耳其成为对中国家电“最下狠手”的国家。此前不久,土耳其刚刚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彩电实施到岸价50%的反倾销税。而在更早的2001年,土耳其也曾以反倾销的形式将中国电风扇隔绝于大门之外。

  而据有关方面统计,中国家电业在2000年以后遭遇的反倾销案件已经上升到12起,主要涉案产品为空调及微波炉。不过,其中最为严重的,莫过于2004年5月14日美国对中国生产的彩电反倾销终裁,反倾销税率几乎都在22%左右。“就这样,总共接近3亿美元的中国彩电被反倾销搞得损失惨重。”惟一没有被课以高反倾销税的厦华电子有关人士痛心地说。 “到目前为止,反倾销仍然是各国对中国家电出口采取的主要制裁方式。但很显然,由于中国家电产品出口的迅猛增长,今后不但这类案件将越来越多,而且涉及的产品范围更加宽泛,反补贴、反垄断和特殊保障与反特殊保障等贸易壁垒也会频繁出现。而巴西、印度、西班牙等国家可能成为新的反倾销调查国,应该特别予以关注。”对外经贸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教授陈澄光表示。 根源:结构不合理 “我们的企业必须认真面对这个现实,这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绝对不能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到地里,听天由命!”小天鹅集团副总裁柴新建对当前贸易形势的态度极具代表性,很多企业高管都在思考如何摆脱这种被动。

  广东某著名家电企业一位高管表示,中国企业在预防和应对反倾销方面还非常欠缺经验,更欠缺实际操作能力。包括他本人所在的企业在内,都未摆脱“销量至上”的原则。而偏偏很多企业为了销量而不惜代价。“试想,如果哪一天整个欧盟对中国空调反倾销,那后果将会怎样?” 之所以盲目追求“销量至上”,与中国家电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都直接相关。中国家电业是在上世纪末期全球家电产业转移中发展壮大起来的,虽然受益颇多,但是不可否认,在跨国公司的全球策略中,中国更多地被定位于“低端产品加工区”。而且,即使今天中国变成了不可小视的“家电大国”,产业结构也早已完成多轮升级改造,相对低端的产业地位仍然是中国家电业突破发展的桎梏。这种地位决定了低成本、规模化的制造能力是中国企业的优势;这种地位使更多跨国公司把相对低价的产品转移至中国生产;这种地位造成了中国对其他国家形成了大量的贸易顺差。这些才是导致中国家电出口贸易摩擦不断的深层原因。

  “对于当前尚未完成产业升级、依旧主要靠规模作为主要竞争手段的中国企业来说,海外市场空间意味着生存空间。过去10年,这个生存空间一直在增长,对产业的拉动力相当大,而未来,这个空间将变得稳定。”柴新建的话说得很含蓄。他在承认出口增长放缓的同时表示:“一味地靠低成本、大规模出口的时代应该过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企业要考虑如何对海外市场进行细分,并抓准定位取得更加优秀的成绩。”据他介绍,小天鹅目前正在以自有品牌主打海外的高端产品市场,收效不错,不仅可以改变海外市场对于中国产品的印象,也为小天鹅出口额增长起到了有效地拉动作用<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