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房地产法 > 保障性住房 > 经济适用房制度 > 经济适用房 > 经济适用房的八大弊端(一)

经济适用房的八大弊端(一)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11-21 19:27:17 人浏览

导读:

文章分析了经济适用房的八大弊端:扰乱价格体系,降低社会福利、破坏社会信用,鼓励弄虚作假、扩大贫富差距,没有真正帮助低收入群体、经济适用房缺乏合理的分配原则;同时文章还提供包括北京经济适用房,经济适用房弊端,经济适用房等相关信息。近几年内各大城市大举兴

  文章分析了经济适用房的八大弊端 :扰乱价格体系,降低社会福利、破坏社会信用,鼓励弄虚作假、扩大贫富差距,没有真正帮助低收入群体、经济适用房缺乏合理的分配原则;同时文章还提供包括北京经济适用房,经济适用房弊端,经济适用房等相关信息。

  近几年内各大城市大举兴建经济适用房。按照北京市政府公布的数字,在最近三年内计划兴建的经济适用房大约有800万平方米(参见《新京报》,2005年6 月25日)。假定每平方米经济适用房比市价低1000元,这意味着北京市政府送出来一份大礼,价值80亿元。这笔钱肯定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据说,经济适用房的优惠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政府降低了批租土地价格,第二,政府实行了税收上的优惠,第三,房地产开发商让利。既然政府花费了这么多钱来改善老百姓居住条件,是否真正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实际上,经济适用房政策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很快就走进了死胡同。简略分析起来,经济适用房政策有八大弊端。哪怕其中只要有一条成立,就必须立即叫停经济适用房。

  (一)扰乱价格体系,降低社会福利

  在市场机制下,价格的作用之一是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传递信息。生产者和消费者根据价格变化趋势来调整自己的供给或需求,以达到优化经济结构的目的。在正常的房地产市场上也是这样。经济学理论早已证明,无论政府采取何种方式干预价格体系,设立最低价格或者最高价格,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扭曲,而带来绝对损失(Dead Lose)。也就是说,会有一部分资源由于政府的过度干预而损失掉了。无论是政府、供给方还是需求方都没有得到好处。政府过度干预经济活动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目前推出的经济适用房政策肯定要产生一部分绝对损失,降低全社会的福利。政府提供了一些补贴,原意是想帮助低收入家庭。实际上,这些补贴中有相当一部分既没有转移给消费者也没有给生产者,白白损失掉了。由于经济适用房政策推出的时间还不长,目前还很难用统计模型来具体测算损失大小。将来有了足够的数据完全可以定量地分析这个损失。不过,既然清楚地知道如果政府补贴干扰了价格必然会造成效率损失,何必明知故犯呢?

  (二)破坏社会信用,鼓励弄虚作假

  北京市政府规定,必须是收入比较低、住房没有达到标准的北京市居民才可以申请购买经济适用房。目前购买资格审核主要手段有,第一,结合个人所得税明细制度进行收入审核。第二,在现行网上和窗口公示基础上增加媒体公示,加强社会监督;第三,严厉查处虚假申报,进行媒体曝光(见新京报,2005年6月25 日)。

  第一条手段听起来不错却很难实施。来排队的人哪一个没有低收入、缺房的证明呢?有谁能够判定这些证明的真实性?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弄虚作假的事情数不胜数,在工资收入或者无房证明上做点手脚还不是小菜一碟?非常明显,各地政府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完成购房者资格认证。采取个人填报,单位审核的方式很难制止部分高收入或者住房已经达标的家庭虚假申报,骗购经济适用房。在北京某些经济适用房小区中不少住宅超过120平方米,售价在30万以上。能够买得起这样住宅的人会是真正的低收入家庭吗?人们往往异口同声地指责这些现象,可是有什么机制能够唤起人们来和这些虚假现象斗争?

  第二和第三条措施都是事后纠错。事后纠错固然很重要,可是一旦生米煮成了熟饭,改正错误的成本很高。弄得不好,有可能酿成比较严重的社会冲突。更何况,由谁来纠正错误?说假话买到了经济适用房的人自然不会自讨没趣,房地产商更不会来戳穿骗局。无论是纪监委、检察院、公安局,没有哪一家对骗购经济适用房负责。吃亏的是全民共有的资产,而占便宜的却是一小部分人。如果骗购经济适用房泛滥成灾,最后,法不责众,导致严重的道德风险,说假话的占便宜,老实人吃亏。

  至于说房地产开发商是否真的降低了经济适用房的利润率,我们没有详细查帐,不好说。但是,根据住进了经济适用房的居民反映,经济适用房的质量比较商品房低了一大截。众所周知,在建筑业的猫腻特别多,只要在建筑质量上耍点花招,不知道可以抠出多少油水来。原来建筑业有一套成型的规范,可是房地产商可以理直气壮地在经济适用房上采用双重标准。既然让了利,也就不一定要执行正规的标准。这样一搅局,谁知道开发商到底是否让了利?经济适用房导致业主和开发商之间缺乏互信,埋伏了许多隐患。

  (三)扩大贫富差距,没有真正帮助低收入群体

  毫无疑问,最需要帮助的是那些低收入,急需解决住房问题的贫困户。当前应当为处于困境的居民雪中送炭,而不是为中等收入家庭锦上添花。如果直接了当地声明,经济适用房是帮助中等以上收入的人,这样的声明不仅要犯众怒,也根本不可能得到上级的批准。在经济适用房政策中把低收入家庭也拉了进来,口口声声要帮助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请问,什么是低收入标准?在北京城里还有多少每月收入在500元左右的贫困家庭?在北京已经建成的经济适用房当中有多少住户属于低收入家庭?如果在已经购买了经济适用房的住户中找不到低收入家庭,那么就不要挂羊头卖狗肉,用低收入家庭的旗号混淆视听。

  解决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的唯一合理途径是市场机制。在任何社会中,所谓中等收入家庭必然是大多数。在解决中等家庭住房问题上政府的作用在于维护房地产市场的竞争秩序,防范过度投机行为,防范房地产价格暴涨暴跌,防范泡沫危机。政府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对中等收入水平家庭采取特殊政策。给中等收入家庭补贴,完全不符合经济学基本原理。给大多数人补贴除了制造恶性通货膨胀之外等于什么都没给。

  如果只是给一部分中等收入家庭以补贴,而不给其他家庭,显然违背了公平原则。给中等收入家庭以补贴而忘却了低收入家庭,其结果必然是扩大了贫富差距,有违社会公正。

  (四)经济适用房缺乏合理的分配原则

  没有合理的分配制度是推行经济适用房的一大弊病。如果政府给每套经济适用房补贴10万元,哪个不想要这样的便宜?经济适用房的数量永远难以满足需求,因此,必然产生下一个问题,如何来分配经济适用房?

  由于想要取得政府额外住房补贴的人远远多于政府能够提供的经济适用房,于是人们只要听说哪里有经济经济适用房开盘就赶去,通宵达旦排队。在北京已经出现成千上万人排队购买经济适用房的盛况。人们心里很清楚,只要能够取得购买经济适用房的资格,就是排上一个月的队依然合算,何况还可以出钱雇人来排队。在北京市出上50元就可以雇人排一天队,就是请人排上10天队也不过500元,倘若购买经济适用房能够省下来几万元,花这点成本简直不算回事。购买经济适用房的队伍必然越来越长。

  排队是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被逼无奈的选择。排队本身非但不能创造任何财富反而浪费社会资源,带来其他负作用。在计算经济适用房的成本时必须要把排队所浪费的社会资源也考虑进去。排队购买经济适用房本身就是浪费社会资源。

  有人说,不能允许雇人排队,必须购买者本人排队才有效。社会分工原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受过训练教育和没有受过训练教育的人的劳动生产效率大不相同。如果让一些专业人士去排队,其结果必然造成更大的浪费。与其让一个医生或教师去排队,从而影响他们第二天上班看病、教书,还真的不如请个别人替他们排队。话又说回来了,就是请别人替他们排队就合理了吗?

  如果看见在某个地方出现排队很长的现象,我们就要研究如何改善分配机制,提高资源分配效率。通常,市场机制会自动解决这个问题,只要供不应求,那么价格必然上涨,导致需求减少,供给增加,达成新的均衡。购买经济适用房的队越排越长,说明在经济适用房的交易市场上价格机制已经被破坏了。虽然经济适用房的价格也有不同,有的经济适用房每平方米2000元,有的5000元,但是购买者热中的不是表面的价格而是隐藏在背后的那块白得的补贴。经济适用房的面积越大,售价越高,获得的补贴也越多。在这种情况下,购买经济适用房的队伍必然会越排越长。

  由于购买经济适用房的队伍排得吓人,甚至打架斗殴,挤伤老弱,于是北京市政府呼吁老百姓来支招。有人建议,干脆采用公开摇奖的方式,让命运之神来决定花落谁家。采用摇奖的方式看起来似乎很公平,和彩票开奖差不多。如果来十万个人排队,每个人中奖的机会都是十万分之一。买彩票是要出钱的。当你买一块钱彩票的时候,其真实价值只不过三毛多。其余部分用于支付发售彩票的成本和社会福利。假若购买经济适用房采取摇号方式,那么来摇号的人要不要付款买号?如果不要付款,那么为什么不来凑个热闹,先拿个号再说?倘若来摇号的人铺天盖地,还有多大概率让真正需要住房的人得到帮助?如何能够保证摇到号的人不有价出让?其结果很可能又创造了一个以摇号为核心的黑市。看起来,摇号的办法并不高明。解决了一个矛盾,带来一箩筐的麻烦。

未完待续······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