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房地产法 > 购房指南法 > 购房须知 > 买房攻略 > 买房抄底的误区

买房抄底的误区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11-12 20:58:24 人浏览

导读:

买房抄底是每一个买房人的心愿或者说是梦想。可是能有多少人能够抄到所谓意义上的底呢?就如同炒股一样,有多少人能够买到一块钱的原始股呢!?前几篇博文中提到的关于心态、资源、投资等内容其实都与抄底有关。有人说了:您别忽悠我们了,哪还有底可抄啊?都什么价儿了。

买房抄底是每一个买房人的心愿或者说是梦想。可是能有多少人能够抄到所谓意义上的底呢?就如同炒股一样,有多少人能够买到一块钱的原始股呢!?前几篇博文中提到的关于心态、资源、投资等内容其实都与抄底有关。有人说了:您别忽悠我们了,哪还有底可抄啊?都什么价儿了。

你说的没错。是,房价一直在涨,而且有的时期还疯涨,但是我告诉你:底是相对的,底就在你的心里,这就是辩证置业经。下面我们就从几方面来分析一下抄底的学问。对不对的您参考。

买涨不买跌这是第一个大忌

起初买房的人没有什么可参考的。一般来说就是当年相对有点儿钱的,最早做买卖有点儿胆量的那批人,而且确实光是钱了,而没房子住。楼市一放开,正好先享受了再说,根本没考虑那么多。得,算是抄上了!这就相当于你买彩票一样,没考虑中奖随便买着玩,只当是为福利事业,得,还中了大奖了一样。还有一种是见过世面的人,在国外呆过或国外有亲亲朋友,楼市一放开就有人给支招,买,没问题,哪个国家买房的都赚钱了,都升值了。好,那就先买个小点儿的试试吧。当然还有上面有人的,有消息的,当然也有钱了,这就忽略不提了。第一次抄底的人,肯定是只赚不赔。所以无论是自住、改善、还是投资那是一套接一套的买和卖…….。以上是真正的第一批抄了底的人。也是买了原始股的人。等到大家都知道房子可以赚钱了,人家都收了。

近几年有个怪现象,越是房子猛涨时越是像大甩卖似的排大队,甚至连价都不问先排上再说,不但不打折还得交排号费;可有个风吹草动之后,降价了吧,又都捂着钱袋子观望。人家开发商是又打折,又送礼的还没人领情,就是不出手。这种情况应该有几个回合了吧!?您现在回想起来是不是觉得挺怪的?其实房子不是股票。您买涨后到点位一按鼠标就出去了;房子不行啊,一般都是期房,等盖好了收房了的时候跌了,您卖不出了也舍不得割肉啊。房子好比是长线投资的股票,那得长期持有才能有利呀。另外房也不可能与股票相提并论,我只是打个比方。这就是第一种误区。

只在一个区域内对比而不能再看出去几百米

同一个地段的房子往往价格都差不多,这是近些年房地产火了以后的事。05年之前可不是这样,那时是概念楼盘、文化社区的五花八门,谁忽悠的厉害谁卖的好。只是一条路之隔就可能相差一、两千元一平米,当时的顺义万科的房子与它后面一墙之隔的楼盘就是例子(不提名字了)。后来也证实了从质量上讲并无区别,只是万科的名气大,同时也会营销罢了。这种例子太多了,而且现在还仍然有。比如同一环路上的项目,东、西、南、北不同的;同一区域的哪条路不同的;同一小区内甚至位置不同的都有可能相差不少。所以不用盯着一个点去指望打多少折去抄底。现在同样有这种现象,您可以多留意。

抄底未成熟地区是上策,未必就涨不上价儿去

记得当时在大兴县(还没改区)京开高速已经有规划,但还没建设。房地产项目很少,一般人正在关注东三环、亚北呢。那时就更谈不上燕郊了。北京规划中有大兴作为居住区的计划,但还未实施。这是应是抄底的最佳时点。记住只要是政府规划中有的早晚要动,特别是已经动了的地区那一定是有规划,听起来有点儿绕,其实是一个意思。现在看来是不是与通州的差距在逐渐缩小,我相信在过几年会超过通州的优势,特别是起步晚的优势会更大。因为可以扬长避短吗!

同样在一个地区也是一样。就当时开发大兴而言,重点开发地区与邻近非重点地区的价格相差近一倍,您说现在的同一地区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吗?这种底要看您的灵活性了,非此盘不买、非此楼不要、非此户不可那也没折了!

以上这些我想不用我说,经过了房地产这些年的置业者们也都总结了不少。就像我前些天写过的围脖中提过的,关于二三线城市以及发展较好的县级市目前都应是大都市人和外地人抄底的好地方。干嘛非得在一个地方抢着给人家送钱啊?昨天就看到了关于北、上、广的蚁族的报道,据说有迁移的想法的人数已超过56%之多,看来人们已经醒悟了。没错,再过几年适合居住的城市会越来越多,现在抄底为时不晚,因此我个人认为底总是有的可抄,就看你的底在哪里?

答案:底就在您的心底里!

一周的任务完成了,不知对您的买房有没有帮助。尽管有些网友有些过激的言辞、甚至不干不净,我都不会在意。只要是对真正想买房、想置业,并且有这个能力的人能有一点帮助和启发,我就心满意足了。还是那句话:要说房,找老王,老王一定帮您忙!不图名,不图利,就是想让想买房的百姓能买上称心如意的房子!再见。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