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这方面的问题

更新时间:2023-07-03 16:22:00人浏览
问题描述:
劳动这方面的问题
7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冯超律师 咨询我
服务地区-广东深圳·电话-189-2463-2069
你好!你是想咨询有关劳动仲裁的问题吗?还是工资调整呢?
2023-07-03 09:32:46
吴昭燕律师 咨询我
服务地区-广东广州·电话-181-0262-0654
你好,该事情的具体情况怎么样的
2023-07-03 09:25:14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86773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劳动法又称劳工法,泛指与劳工事宜有关的法律条文。这些法律条文规管工会、雇主及雇员的关系,并保障各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各国劳动法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大都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劳动就业法,劳动合同法,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制度,劳动报酬,劳动安全与卫生的程,女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制度,劳动纪律与奖惩制度,社会保险与劳动保险制度,职工培训制度,工会和职工参加民主管理制度,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以及对执行劳动法的监督和检查制度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先后制定了法律依据:《劳动保险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这些和相关的司法解释一起,构成了广义上的劳动法。狭义上的劳动法,仅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一条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第三条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第五条 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劳动就业,发展职业教育,制定劳动标准,调节社会收入,完善社会保险,协调劳动关系,逐步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第六条 国家提倡劳动者参加社会义务劳动,开展劳动竞赛和合理化建议活动,鼓励和保护劳动者进行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表彰和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第七条 劳动者有权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
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
第八条 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
2023-07-02 22:51:46
综合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81711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在公司工作,出于个人原因,当天交离职书辞职,如果是在试用期三天以后公司拒绝也可以走人,如果是正式员工,应当在30天内走人。当然,也可公司协商。
如果没有按照以上规定办理,公司按照自动离职,也属于违反规章制度,一次性处罚不能超过月工资的20%。如果造成损失,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2023-07-02 22:51:23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07693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劳动法又称劳工法,泛指与劳工事宜有关的法律条文。这些法律条文规管工会、雇主及雇员的关系,并保障各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各国劳动法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大都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劳动就业法,劳动合同法,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制度,劳动报酬,劳动安全与卫生的程,女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制度,劳动纪律与奖惩制度,社会保险与劳动保险制度,职工培训制度,工会和职工参加民主管理制度,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以及对执行劳动法的监督和检查制度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先后制定了法律依据:《劳动保险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这些和相关的司法解释一起,构成了广义上的劳动法。狭义上的劳动法,仅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一条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2023-07-02 22:51:14
马俊哲律师
服务地区-广东广州
你好,请问是劳动的哪方面问题
2023-07-03 16:22:00
恒睿团队律师
服务地区-广东广州
你好这 是想申请劳动仲裁
2023-07-03 09:36:57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劳动法相关法律法规有几部
劳动法相关法律法规有几部
我国各部法律保护的是不同身份主体的公民的合法权益,比如像《民法典》调整的是平等主体间的人身关系和社会关系,《劳动法》保护的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劳动法律法规
人浏览
劳动合同出现什么具体问题了?
全部5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应如何预防劳动争议的发生
应如何预防劳动争议的发生
预防劳动争议的发生,要树立“先合同、后用工”的劳资观念;要严格依法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必须如实告知劳动
其他
人浏览
发生劳动纠纷如何投诉
发生劳动纠纷如何投诉
发生劳动纠纷如何投诉张某与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公司规定,如果员工有“严重违反用人单位劳动规章管理制度”的行为,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2005年7月,张某在盯
劳动诉讼
人浏览
劳动争议有哪些
劳动争议有哪些
在日常工作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极易因为工资问题产生劳动纠纷,我们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那么劳动争议有哪些呢?法律快车小编为你答疑解惑。劳动争议
劳动法
人浏览
你好您是想了解劳动合同的问题嘛
全部15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劳动纠纷维权
劳动纠纷维权
在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劳动纠纷的情况,那么,劳动纠纷维权是怎样的?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解答,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职业中介机构被骗或者被用人单位侵权的,可以到当
劳动法
人浏览
你好,可以解答,请问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全部1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您好,是一个什么样的劳动问题呢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您好,是一个什么样的劳动问题呢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在订立劳动合同时,有以下问题需要考虑:单位的基本情况;明确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劳动报酬;关于试用期的问题要特别注意;劳动报酬的支付方式与支付时间应标注清楚;关于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如下:时间限制,临时身份证只有三个月的有效期;时效限制,需要长期保存复印件的业务不能使用;功能限制,需要刷身份证读卡的无法使用,临时身份证没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劳动关系的认定条件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中学生第一次异地办理身份证
中学生第一次异地办理身份证
中学生第一次不可以异地办理身份证。初次办理身份证必须要在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办理。补办和换领居民身份证才可以异地办理。异地换证是为了在外地的群众就近办理身份证明。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你好,你的具体问题情况是什么呢
全部6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一般是在投诉后十个工作日决定是否受理投诉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北京网上怎么办理居住证
北京网上怎么办理居住证
在网上办理北京居住证的流程包括有:登录北京市居住证服务平台;进行居住证办理申请;现场提交证明材料;在线领取电子版居住证等。我国《居住证暂行条例》规定,申领居住证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在不同情况下,处理年龄问题的具体操作方式有所不同。在签署法律文件或进行法律登记时,应提供身份证、出生证明等官方文件作为年龄证明,并严格按照文件上的出生日期计算年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扫描件能否作为证据
扫描件能否作为证据
扫描件是可以作为证据的。但证据效力比较小,如果没有其他证据来证明合同内容,法院通常不会采信该扫描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书证应当提交原件。提交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对于孩子年满十八周岁改姓的问题,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1.自行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提交相关证明材料。2.若遇到户籍办理机构拒绝或要求提供不必要的证明材料,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证据吗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证据吗
经济纠纷起诉在立案阶段是不需要证据的。立案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旧的身份证还可以使用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民事起诉书法院拿吗
民事起诉书法院拿吗
民事起诉书不是到法院拿,是起诉书书写好或者是委托他人写好提交给法院。民事起诉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时或者需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你好,这个人没了的话,一般来说就会被取消相应的资格了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可以在本地领结婚证。
全部6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中度的抑郁症像这种情况一定要去专业的精神卫生中心就医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建议以学校的规定为准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