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存续期间,丈夫不拿钱出来养家。

更新时间:2022-12-03 10:55:59人浏览
问题描述:
婚姻存续期间,丈夫不拿钱出来养家。
1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42579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丈夫不给妻子钱是违法的。但仅限于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夫妻共同财产,双方具有平等的处理权的情况下,丈夫不给妻子共同财产支配权,或夫妻之间有相互扶养的义务,丈夫不履行扶养义务等法定情形。
2022-12-03 10:55:59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是什么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是什么
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符合法律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取得结婚证,即确立了夫妻关系,也就是确立了婚姻关系。那么,婚姻关系存续期
婚姻家庭
人浏览
你好,是婚前还是婚后的房子拆迁呢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婚姻存续期间个人债务如何认定
婚姻存续期间个人债务如何认定
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如果一方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生活需要所负债务,则算个人债务,但是债权人有证据证明该债务
婚姻家庭
人浏览
夫妻关系存续
夫妻关系存续
所谓夫妻法律关系是指男女双方以共同生活为目的,根据法律规定自愿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那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指的是什么?法律快车小编将在下文中为
婚姻家庭
人浏览
婚姻存续期间丈夫在外借钱妻子是否偿还
婚姻存续期间丈夫在外借钱妻子是否偿还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丈夫在外借钱妻子是否需要偿还家住省城的阿成与阿英于2002年12月结婚,婚后常常因为一些家庭琐事而产生争吵,2008年8月,两人离婚。可2009
夫妻债务
人浏览
你好,抚养费,一般以实际收入的20%-30%为限.可以要求一次性支付.负担两个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收入的50%。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夫妻在婚姻存续期间抚养权的协议是否有效
夫妻在婚姻存续期间抚养权的协议是否有效
夫妻在婚姻存续期间抚养权的协议,只要签订过程合法、内容符合要求,婚姻存续期间抚养权方面的协议就是有效的,也会受到法律保护
刑事辩护
次播放
婚姻存续期间妻子的私自借款,丈夫得还吗?
婚姻存续期间妻子的私自借款,丈夫得还吗?
陈女士以借条系自己一人签名,不应由其夫妇共同还款的辩称未获法院支持。7月2日,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陈女士夫妇归还费先生借款5万元,并支付按中国人民银行同
夫妻债务
人浏览
你好,建议协商解决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一方不让探视孩子,另一方可以寻求法律帮助,根据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的规定,可以对拒不履行协助另一方行使探望权的有关个人实施强制措施。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证据不够,还有没有其他证据证明,比如分居时间很长等等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请问具体是怎么样?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老人财产分配官司受理后多长时间才能宣判
老人财产分配官司受理后多长时间才能宣判
受理老人财产分配官司后一般三至六个月宣判。如果人民法院是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一般需要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宣判,若是有特殊情况导致延长了的,就可能会超过六个月;如
民事案由
人浏览
可先与对方妻子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直接向法院起诉。既然是婚姻期间产生的债务,在起诉时,可将对方夫妻二人列为被告,要求两人承担连带责任,法院会支持的。将来法院判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如果对方在离婚时不给你钱,你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首先,你可以尝试与对方协商,达成财产分割的协议。如果协商无果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夫妻共有股权离婚时,需协商或起诉分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共同财产可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判决,保护各方权益。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那你现在主张什么呢
全部5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离婚后首饰如果是一般赠与的,不需要返还。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彩礼应当返还: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出车祸而得的赔偿款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根据情况而定,具体如下:1、如果是因为交通事故把车撞坏了,或者其他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财产损坏了,这种赔偿款属于夫妻共同财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起诉离婚期间买车算共同财产,因为此时法院并未判决离婚,因此其依然属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购买的车辆依法也就属于双方当事人的夫妻共同财产。只有在法院判决离婚生效之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