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二代身份证丢了后又补办了一个,后来丢的那个又找到了,请问还能不能用

更新时间:2011-12-04 15:16:06人浏览
问题描述:
我的二代身份证丢了后又补办了一个,后来丢的那个又找到了,请问还能不能用
4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徐学春律师
服务地区-山东烟台
问下公安局。。。。。。。。。。。。
2011-12-04 15:16:06
邹伙发律师
服务地区-北京北京
一样的
2011-12-03 13:10:29
法律快车律师团队律师
服务地区-山东烟台
可以用的。
2011-12-03 06:58:01
许传中律师
服务地区-云南昆明
一样的。
2011-12-02 23:31:08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身份证丢失可以异地补办吗
身份证丢失可以异地补办吗
身份证是每个合法中国公民的身份凭证,身份证丢了之后的是很麻烦的,所以补办是大家关注的问题。那么,身份证丢失可以异地补办吗?社保卡可以当身份证使用吗?临时身份证办
其他民事权利
人浏览
补办身份证必须到当地派出所先办身份证挂失,申请作废后再用户口本申请补办新的身份证,不能用社保卡补办,因此社保卡不可以补办身份证,只能去出派所用户口本办理。补身份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离婚证丢了怎么补办
离婚证丢了怎么补办
离婚证丢失,当事人可持本人户籍证明和所在单位或者是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到原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原婚
婚姻家庭
次播放
身份证丢了怎样补办
身份证丢了怎样补办
身份证是我们每个公民都有的,用来证明自己的身份,身份证在很多地方都能用到,比如去医院看病,还有去银行办卡什么的,但是如果身份证丢了怎么办呢。下面为你整理了身份证
婚姻家庭
人浏览
身份证丢失补办
身份证丢失补办
身份证件,是居民在国内居住活动合法化的有效证明。而在实际生活中,身份证件丢失被人冒用身份办理银行贷款业务而因此受害连连的新闻数不胜数。那么身份证丢失补办是怎样的
婚姻家庭
人浏览
补办《结婚证》不需要夫妻共同去办理。《婚姻登记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结婚证、离婚证遗失或者损毁的,当事人可以持户口簿、身份证向原办理婚姻登记的机关或者一方当事人常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离婚证丢了去哪里补办
离婚证丢了去哪里补办
离婚证丢失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补办,流程如下:1、当事人应持本人的身份证、户口簿,2寸近期免冠照片,向原办理婚姻登记的机关
婚姻家庭
次播放
离婚证丢了怎么补办
离婚证丢了怎么补办
一般来说,如果夫妻双方到民政局办理过婚姻登记后,夫妻双方各会领到一份离婚证的。而离婚证除了可以证明双方不再有夫妻关系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用处的,所以当人们在遗失
婚姻家庭
人浏览
1、首先,此次身份信息核验是为了验证常用联系人身份信息的真实性,并不需要民众的参与,由12306网站自动完成。2、其次,在12306网站上使用二代居民身份证的注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第一步,身份证挂失。在发现身份证丢失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身份证的挂失,身份证中含有我么的大量信息,一旦被人利用后果很严重,所以应该立即到当地派出所进行挂失。第二步,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户口本分户和不分户有什么区别
户口本分户和不分户有什么区别
户口本分户和不分户的区别:户口本不分户,子女无法享受补贴,不需要缴纳费用。户口本分户后,家庭的土地会重新进行划分,子女无法继承父母的土地;父母子女有两个宅基地,
民法
人浏览
16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16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16岁承担的法律责任如下:承担刑事责任,刑事的责任年龄是16周岁。民事方面,自己有工作收入的,可以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承担民事责任;尚在学习的,属于限制民事
民法
人浏览
什么情况可以强制迁出户口
什么情况可以强制迁出户口
强制迁出户口的情况:离婚后房子已经明确的判属归于其中的一方,另外一方就是不迁出户口,可以强制迁出。房子因为买卖或者是继承发生了产权上面的变化,现在产权的拥有者可
民法
人浏览
沈抚新区户口归哪管
沈抚新区户口归哪管
沈抚新区户口归沈抚新区派出所管。户口登记工作,由各级公安机关主管。城市和设有公安派出所的镇,以公安派出所管辖区为户口管辖区;乡和不设公安派出所的镇,以乡、镇管辖
民法
人浏览
户口消了身份证还能用吗
户口消了身份证还能用吗
户口消了身份证不能用。户口被注销后,原身份证均已失去法律效力。不管什么原因导致户口被注销,按规定身份证均应由原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将身份证收回。
民法
人浏览
怎么查户口所在地
怎么查户口所在地
查户口所在地的办法:查询自己户口可以到现居住地派出所查询,携带上身份证到户籍科查询,公民身份信息属保密范围,互联网上个人无法查询。个人户口本和身份证上有相关记录
民法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