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个人申请工伤认定用工单位不出具用工证明怎么办

更新时间:2020-04-17 10:04:33人浏览
问题描述:
用工单位不申请工伤鉴定,职工个人申请工伤鉴定,用工单位不出具用工证明怎么办?有劳动合同在用工单位,受伤职工手中没有。
4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33161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的20倍。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近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待遇。
  第四十条 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由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和生活费用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调整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2020-04-17 10:04:33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90664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劳动工伤鉴定程序:个人提出书面申请→单位审查后,向劳动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填写鉴定表,并提交原始资料→调查→组织医疗鉴定→定级、发文。  1、由工伤职工所在单位填写《劳动鉴定申请表》,申请劳动鉴定。特殊情况,职工可直接申请;  2、提供历次病、伤、残医院治疗的原始病历,属因工伤残的,需持工伤事故调查报告及有关材料;属职业病的,需持卫生部门授权的职业病防治所(院)提供的诊断资料;属精神病的,需持精神病院的诊断资料;其它情况的,需持有说服力的证明等报劳动鉴定委员会;  3、劳动鉴定委员会应认真审定申请及附件材料,对资料不全或情况不明的不予受理;  4、对符合条件的,统一安排鉴定,并把鉴定的时间、地点、人员提前通知企业及有关人员;  5、劳动鉴定委员会应当委托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或者聘请有鉴定资格的医生组成专家组对被鉴定人员进行丧失劳动能力的医学诊断;  6、专家组对伤残、病残职工的状况,写出定性、定量的诊断意见,由劳动鉴定委员会确定伤病或伤残等级,并发给等级证明书。劳动鉴定委员会应将鉴定结果及时通知企业和被鉴定的职工;  7、职工对劳动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向当地劳动鉴定委员会办公室申请复查;对复查结论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劳动鉴定委员会申请重新鉴定。重新鉴定包括定期复查鉴定和处理争议的复查鉴定。一是,第13条有“定期复查伤残状况”的规定,主要是鉴定结论以医疗期满本次致残结局为依据,而残情有合并症的还要进一步治疗,有一些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加重,对此,进行定期复查并做出等级变更结论是必要的,这有利于职工和企业。目前定期复查的期限暂由各地规定。二是职工对本次鉴定结论不服的问题,按照第57条规定,职工可以申请复查,复查鉴定后还有疑义的,可以申请上一级劳鉴会重新鉴定,省级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当然不意味着省级结论永久不变,到定期复查时仍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变更。复查鉴定最终结论由省级劳动鉴定机构作出。  工伤职工及其家属因申报工伤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的,按照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办理;与劳动行政部门或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发生争议的,按照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有关法律、法规办理。
2016-03-12 01:11:37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03633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申请证明所需资料:
1、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
2、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材料;
3、病例、诊断证明等医疗诊治记录;
4、职业病的,需提供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
5、交通事故等第三方侵害的应提供有关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
2011-07-14 08:13:03
张含律师
服务地区-新疆乌鲁木齐
自己填好表,准备好证明劳动关系以及受伤的证据,去认定
2009-04-10 11:41:39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原单位不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怎么办
原单位不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怎么办
在日常生活中,从单位里面辞职或是被单位辞退的时候,不少劳动者都会要求单位给自己开具相关的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让自己能够办理劳动关系转移等等其他的事情,但单位不给
解除劳动合同
人浏览
一般的提供复印件即可,提供原件也行,但是一定记得事后必须要回,劳动合同原件对劳动者来说非常重要,是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重要证明,若以后遇到劳动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劳动者个人也可以申请工伤认定
劳动者个人也可以申请工伤认定
劳动者个人也可以申请工伤认定李某是某单位职工,在一次加班时受伤。单位领导对其提出的工伤认定申请迟迟不作答复。问:李某个人可以申报工伤吗?可以。《工伤保险条例》第
工伤责任认定
人浏览
建议按流程先申请工伤认定,赔偿金额只有等鉴定等级后才能最终确定。1、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申请工伤认定,公司需要在事故发生的一个月内申报,如果公司不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用人单位不为职工申请工伤认定怎么办?
用人单位不为职工申请工伤认定怎么办?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
工伤保险待遇
人浏览
劳动仲裁所需材料包括:(1)书面仲裁申请书,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2)本人身份证及复印件;(3)有委托代理人的,需要提交《授权委托书》,注明委托权限,同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用人单位如何为职工申请工伤认定
用人单位如何为职工申请工伤认定
用人单位应当自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因交通事故、失踪、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伤害及
工伤保险待遇
人浏览
一、你受到工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条和三十三条的规定,你可以享受停工留薪期工资、医疗费、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等工伤保险待遇,如果住院期间公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员工辞职后,劳动关系解除,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已经履行完毕,劳动合同对双方已无约束力。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非法用工单位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
非法用工单位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
非法用工单位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填表时间:年月日伤者姓名姓别男身份证号住址******市*****镇****村联系电话***********受伤部位右手拇指受
劳动能力鉴定
人浏览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首先,职工受到事故伤害后,有申请工伤认定的权利(无论最后是否被认定为工伤);其次,工伤是采用无责任赔偿原则,即无论伤害责任是职工、单位或第三者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职工受伤单位需要承担责任吗
职工受伤单位需要承担责任吗
1、如果受伤职工和用人单位之间形成劳动合同关系且经认定属于工伤,那么工人应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单位应该协助受伤职工申请工伤
劳动纠纷
次播放
工伤认定一般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对认定不服的既可以向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上一级主管部门即该省劳动保障厅(局)申请复议,也可以向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所属的该市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确诊为职业病单位不给认定工伤怎么办
确诊为职业病单位不给认定工伤怎么办
确诊为职业病单位不给认定工伤的,劳动者可以自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
劳动纠纷
人浏览
员工申请工伤认定,单位需要在工伤认定申请表上盖章、需要开具劳动关系证明书、其他资料由员工本人提供,如:员工病例复印件、员工身份证复印件。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工伤职工应在多长期限内申请工伤认定
工伤职工应在多长期限内申请工伤认定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
工伤赔偿
人浏览
单位迟迟不出具离职证明怎么办
单位迟迟不出具离职证明怎么办
单位迟迟不出具离职证明的,员工可以催告其在合理期限内出具。如果单位仍然拒绝为员工办理离职手续的,则员工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
劳动纠纷
人浏览
1、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2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所以,你有权主张自用工之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工伤是怎么认定的
工伤是怎么认定的
工伤认定在存在劳动关系的前提下,按照如下步骤进行:第一、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所在单位应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社会
劳动纠纷
次播放
公司为员工申请的工伤认定,员工不愿意认定,公司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即可《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