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职场中,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灵活的用工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劳动者所采用。然而,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后,被派遣到其他单位工作时,一旦发生争议,其处理方式和责任归属往往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法律角度探讨这一问题,为劳动者提供指导。

一、明确法律关系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尽管劳动者被派遣到其他单位工作,但其法律上的劳动关系仍然与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建立。这意味着,无论劳动者在何处工作,其工资、社保、福利待遇等权益均应由原用人单位负责。同时,被派遣的劳动者在执行工作期间,需接受用工单位的指导和管理,但这并不改变其与原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

二、争议处理步骤

1.协商解决:当发生争议时,劳动者应首先尝试与用人单位(即劳务派遣公司)进行协商,以达成和解协议。这是解决劳动争议的最快速、最经济的方式。双方可以就争议事项进行充分沟通,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2.申请调解:如果协商无果,劳动者可以向单位所在街道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调解组织将协助双方进行沟通,寻求争议的妥善解决。调解成功后,调解组织会出具调解协议书,该协议书具有法律约束力。

3.投诉与仲裁:若调解未能解决问题,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大队进行投诉,反映用人单位或用工单位存在的违法行为,请求其依法处理。同时,劳动者也可以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启动劳动仲裁程序。在申请劳动仲裁时,劳动者需明确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并提供相关证据。可根据案件审理情况,追加实际用人单位或用工单位参加仲裁或诉讼。

4、提起诉讼:若劳动者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服,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进一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诉讼过程中,劳动者需准备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并遵循法院的诉讼程序。

根据《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两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此外,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且有权在劳务派遣单位或用工单位依法参加或组织工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对于劳动者而言,在劳务派遣过程中,应妥善保存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工资单、工作记录等相关证据,以便在发生争议时能够及时、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劳动者也应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用工单位的规章制度,确保自己的工作行为合法合规。

综上所述,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后被派遣到其他单位工作时,一旦发生争议,应依法依规处理。通过协商、调解、投诉与仲裁、提起诉讼等途径,劳动者可以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关于印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解答(一)》的通知

32.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后,被该用人单位派往其他单位工作,发生争议时如何处理?

劳动者虽在被派往单位工作,应认定其与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可根据案件审理情况,追加实际用人单位或用工单位参加仲裁或诉讼。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您的权益,我的责任。若您后续需要法律服务的话,可以联系吴中律师。